从碑刻资料看北京东岳庙香会组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碑刻资料看北京东岳庙香会组织

从碑刻资料看北京东岳庙香会组织   一、香会的名目   东岳庙最早的香会碑是立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的《岱岳行祠善会之记》,但东岳庙创建之初应该有香会活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立碑的掸尘老会就称“自有此庙即有此会……绵绵延数百余年,可谓善善相因,绳绳相继,一人作于数百年之前,累代述于数百年之后”。通常建会历史在百年以上的香会称之为“老会”,否则只能叫“圣会”。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香会碑刻最多,平均每隔一年就有香会立碑。民国以后,碑刻数量明显渐少。最后一块香会碑是民国三十一年(1942)在新鲁班殿前立的鲁班会碑。建国以后,东岳庙道士被遣散,庙宇被政府占用,香会从此消失。   明代香会名称较为单一,有岳众圣会、施茶会、长香圣会、白纸圣会及六顶圣会。其中,万历年间有四通题名“岳众圣会”的碑,都由皇妃、公主、太监、宫女所立,但碑阴会众题名却完全不同。   入清以后,随着东岳大帝信仰的世俗化,东岳庙香火日益鼎盛,各行各业的民间组织参与其中,香会数目逐渐增多。有以供奉祭品命名的,如白纸会、献茶会、献灯会、路灯会、盘香会、进香会、供膳会、寿桃会、供粥会、元宝老会等;有以在庙内活动命名的,如掸尘会、放生会、净炉会、净水会、糊饰窗户会、子午会等;还有以供奉神明命名的,如鲁班会、马王会、精忠会、庆司会。其中,以进献供品的香会最多。“进贡者臆庆之尊拟之,以为神必冠也,则有冕;在神必服也,则有袍;在神必出入而仪从也,则有辇舆伞扇;在神必朝食而夕飨也,则有膳桌……在神职司阴教……则有纸簿公案笔墨刑绳……洒扫则有簸箕也,东西两司,前廊后庑,无不备极……体神之心,虑神之切,恐善心而不尽矣”。东岳大帝的衣着、出行、膳食,直到七十六司办案用的刑绳,再到打扫庭院所用的簸箕,惟恐有所疏漏。如此尽心,当然是为了获得神明的福佑。“掸尘”、“净炉”意在净心修行;“盘香”为上达钧天,下周九天;“献花”则为舞动阳气,熏沐金容;“金灯”意为灼透幽冥,照开泉路;“净水”用以洒涤冤魂,恢复真形;“清茶”意为沉思默想、修心养性;“白纸”则为曹司簿书,以求长寿。   此外,还有以“顶”命名的会。“顶”通常被认为与碧霞元君香火有关,“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东岳庙共有五个顶会,分别是二顶圣会、三顶圣会、四顶圣会、六顶圣会、八顶圣会。   二、香会的内部组织   东岳庙香会规模庞大,少则数十人,多至上千人。这样庞大的组织,如何组织进香活动呢?   刊刻在碑阴的信众题名及其排列次序,为我们提供了香会的组织构架及职责分工。题名于碑阴最上方的,往往是皇后、嫔妃、太监、朝廷官员、以及庙里的住持,他们是香会的大施主,或为香会提供资金,或为香会提供方便,但不参加走会,不参与香会的内部管理;其下是“会首”,也称“香头”、“经理”,即香会的总负责人,一般由具备一定经济势力和社会声望的人担任。下面配设副会首若干名。会众中,男性称“信士”,女性称“信女”,如果是官员,则称“信官”。每季度或每月组织进香的,便设春、夏、秋、冬四季会首或当月会首轮流负责。规模较大的香会,正、副会首之下设“都管”,负责具体管理事务。再下设各“把儿”,负责具体的执事:有负责祭祀仪礼,承办供品摆设的“神堂把”、“陈设把”;打鼓的“神耳把”、“大把”、“小把”;打锣的“中军把”;打镲的“吵子把”;吹奏的“音乐把”;挑担仪仗和祭神物品的“钱粮把”;点火做饭的“仲伙把”、“拉面把”;摆放斋饭的“摆斋把”;担水的“水把”;驾车的“车把”;负责宰杀祭品的“擒牲把”、“领牲把”;搭棚的“棚把”;负责看守茶棚的“值棚把”;管理衣物的“衣服把”、“衣库把”;糊饰云马的“裱坐糊饰把”、“亭子把”等等。   各“把儿”分工虽细,但责任大小、地位高低还是有所区别:负责清洁殿堂、参驾酬神,伺候神灵等重要职务的排在前面;其次是担水、起灶、烧茶、煮面等后勤事务;再次是一些信众,他们参加进香,担会里的职分,但不算正式会员,被称作“助善”;剩下是临时入会或仅捐钱出资的香客,称为“外化”。这些人员数量最多,题名都刊刻在碑域的下方。   所有会员都有加入和退出的自由,甚至还可以从原会中分离出来,重新立会。如1716年孔圣荣在西安门外土地庙子午胜会担任都管,第二年,他便成为该地区关帝庙子午进膳圣会的会首。香会之间也可以合并、接管。如万善掸尘会与放生会合为掸尘放生会,白纸会与献花会结为白纸献花会等等。合并的原因多为经费不足,无法维持下去,经过协商,便与实力雄厚的香会合并,一起走会。   香会走会时都要吹吹打打,于是以伴奏为执事的音乐会,如中军会、吵子会、音乐会等,就不独立办会,而是附庸于其他香会,专门负责吹拉弹唱。香会到了庙里,要安坛设驾,搭个棚子,于是就请专业的搭棚会。如1922年,掸尘放生圣会进行重整,前来助善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