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羲之《兰亭序》谈艺术与人生境界.docVIP

从王羲之《兰亭序》谈艺术与人生境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王羲之《兰亭序》谈艺术与人生境界

从王羲之《兰亭序》谈艺术与人生境界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上有点传奇色彩和神话色彩的作品。这件作品的真迹。据记载早在唐代就作为殉葬品埋在昭陵里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兰亭序》有很多很多个版本,都是后人临摹、石刻的副本,其中由唐代宫廷里的职业拓书手冯承素描摹的一件纸本墨笔《兰亭序》副本,是被世人认为最为近真的一件,称为“冯承素摹本”,现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个本子上边留有一枚印章叫“神龙”,所以又称为“神龙本”。   现代人对《兰亭》说的可能比较多一点。做的可能比较少一点。一是学习《兰亭》确实难度很高。另一个是它的名声太大,会造成一种压力,这种压力是一种你无法超越的东西,因为它的地位是通过一千多年的历史建立起来的。历史上很多大书法家,都在《兰亭》上面下过大工夫,比如虞世南、褚遂良、赵孟?、董其昌,他们都留下了临写《兰亭》的作品,所以它的典范地位是经过唐、宋、元、明、清建立起来的,历朝历代的高手都在不断地以它为范本来研习书法,追求高的格调。这个事实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渊源深厚的学术基础,它的地位无法超越。在我看起来,“信而好古”要比幻想超越他智慧得多。米芾说“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话说得这么绝对,我还是认为他说得对,这个晋人就是王羲之,他是立法者,你想去超越他,就如同想抓着自己的头发把自己拎起来一样。文化不是通过超越来完成的,谁会说要超越孔子?超越柏拉图?“信而好古”可能才是真正的文化的精髓。你好它,可能你的创造性就在这个好的过程中间显现出来,然后一点点地积累,如果你的运气很好,那么你也有可能在文化、艺术、学问的历史链条上面留下一点痕迹,那就是造化了。   当然,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不是《兰亭》一篇就能涵盖的,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兰亭》是王羲之最好的作品,这样说的话,对他比较不公平。《兰亭》是行书,王羲之还有不少代表作品是草书。他草书的成就不会低于他行书的成就,比如说他的《寒切帖》、《孔侍中帖》、《丧乱帖》。都是非常非常好的,你不能说其中的任何一件比谁低。当然,个人更喜欢哪一件,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作为一个历史评判的话,应该综合看待他的作品。王羲之这些作品,一起构成为一个体系。只是在这个体系之中,《兰亭》可能是最完整最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一件作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郭沫若对《兰亭》提出质疑,认为这篇东西从书法到文句都是隋唐人做的伪。一时间有不少人支持他这个观点,也有反对的,比如南京的高二适,广州的商承祚。商承祚先生是中山大学的古文字学家,八十年代我在中山大学读书时,听过他的讲座。围绕郭沫若的质疑,当时还出过一本论文集叫《兰亭论辨》。今天看起来,那是一个疑古之风盛行的时代。我觉得“疑古”和“好古”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态度。学术史往往也就因此会形成不同的局面。其实,你只要不带任何成见读一读《兰亭序》。里边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才情、气度,那是二流的人才办不到的。这篇序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象征,也是充分体现六朝名士思想与境界的千古名篇,我们应该特别推崇这篇作品,不仅是书法,也包括这篇文章。里面的文句,用的词,音韵。节奏,那么畅达。里面包含的哲学、思想,那么通透,是一个魏晋名士人生观的直白。我们后来喜欢用文人这个概念,但是在六朝那个时期,名士这个词会更加准确。王羲之作为一代名士,他所有的文化修养,他的思想眼界,他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对艺术的所有体会,都集中地体现在这篇《兰亭序》里面,非常完整,非常完美,是个无法分割的整体,是一篇全面地透彻地体现中国古代名士最高品质的经典作品。《兰亭》应该是这样一个地位。   六朝是一个很有魅力的时代。现在批评腐败,我觉得好像不是腐败,如果我们看看魏晋名士的风范,我们会觉得现在好俗气。王羲之是东晋人,比他更早~些有竹林七贤,代表了曹魏到西晋一个时期名士的风范。一谈竹林七贤,就会涉及庙堂和山林的问题,就是入世和出世的问题。司马氏翻脸不认人,那是很凶险的政治环境,竹林七贤的放浪形骸、一醉方休,也是一个明哲保身的办法。但在这个背后,深层的地方是崇尚自然、崇尚灵魂自由、祟尚独立人格的精神。政治固然是一个外部的压力,但是魏晋风度所标榜的终究还是一个文化理想。这个理想在王羲之的时代就表现得更加纯粹了,因为先前那种凶险的政治环境已经过去了。这种纯粹性就充分体现在兰亭雅集这样的活动和记录当中。在参加兰亭雅集的名士当中,王羲之和谢安,分别代表了东晋最大的两个家族。比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句子就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八寻常百姓家。”谢安是有庙堂之气的,属于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人物,很有声望,但他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爱做官。“东山再起”的故事说的就是谢安,他就这么游走山林,他参加兰亭雅集的时候就是在这个阶段,谈笑风生,谈玄论道。对他而言,庙堂之上和山林之间没有任何矛盾的地方,这就是魏晋的魅力,看看他的谈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