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doc

基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基于“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思考   “问题解决”是学习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认知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能自主地解决各种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教师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设计出具有一定思考价值和一定思维容量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构思物理问题解决的方案,尝试解决物理问题。“问题解决”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下面是笔者在初中新课程物理课堂中实施“问题解决”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创设情景提出有效问题,是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的前提保证   解决问题首先要提出问题,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精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物理情景,利于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问题。在提出的问题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分析、归纳,与学生交换??见、帮助学生排除干扰因素,让问题的结论能在学生一次次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得出。   【案例】以“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为例谈一点具体的做法。   创设生活情境:“晒衣服时,通常将衣服展开,放在通风的,有阳光的地方!”你能从中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然而学生在略作思考之后的回答并没有走向自己预设的轨道。学生1:为什么要展开?学生2:为什么要选择有阳光的地方?学生3:为什么要选择通风的地方?很明显学生的回答很表面,只抓住了事物的外在因素,思维的深度不够,缺乏对问题本质的思索,与自己的意图有差距,怎么办?此时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去鼓励、去引导。   引导学生继续回答为什么?追问:“同学们你们能回答为什么吗?”很多学生抢答“衣服干得快!”继续追问:“为什么干得快?”学生一下沉默了,再次暴露出学生思维的深度不够!   把问题继续抛给学生,只是改变方式,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一分钟后,师生共同交流:“衣服干是衣服中的水分蒸发掉了,干得快意味着衣服中的水分蒸发的快。”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很快就有了“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师:“请你针对提出的问题提出几种可能的猜想。”   一番思考之后,学生猜想:(1)温度的高低;(2)表面积的大小;(3)空气流动的快慢;(4)阳光下晒;(5)风速……学生的猜想有很多,对猜想进行整合、归纳是必须的,最后归纳出三个可供探究的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在此基础上学生分组探究,教学顺利展开。   根据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物理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一再地追问、探讨、归纳、总结,使学生初步地体会问题的提出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感悟整个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提出的过程中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享受思考的快乐!   二、明确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的主要思维障碍,是开展“问题解决”式教学的重要保障   1.日常观念的诱惑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头脑中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不少与物理有关的感性经验,这样,但其中错误的经验就会影响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例如,只有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同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物体不受力不运动,受力才运动,受力越大运动得越快等等。这些错误的观念是非常顽固的,必须利用有效措施,排除错误观念的干扰,用科学的物理概念去置换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概念。   2.思维定势的束缚   思维定势是人们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想象。思维定势既具有积极的意义,又具有消极的影响。消极的思维定势使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习惯了的思维方式不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景中去,将学生的思维束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之内,因而成为学习物理的主要思维障碍。例如,在判断动滑轮各个力或距离的关系时,学生们绝大多数都能对下图所示(a)这种见惯了的模式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动滑轮总是省一半力,费一倍距离。而对(b)这种倒装的情况判断时,就容易出现错误的结论,而且这种错误并非是个别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是由于问题改变了提问的角度或呈现的模式,而与学生见惯的问题稍有不同,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引起思维的闭塞或混乱。   3.数学负迁移的影响   数学知识在解决物理问题时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毕竟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工具,如果不注意特定的物理内涵,仅从纯数学角度来理解和使用物理概念、规律、公式,势必造成数学与物理的脱节。简单地将数学结论与物理结论完全等同起来,无视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忽视对其物理意义的讨论。例如,对于密度公式:ρ=m/V及由欧姆定律变形而来的R=U/I等公式,学生往往不去深入理解公式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物理意义,而从数学公式本身出发考虑问题,从而得出物体的密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当电压等于零时,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