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校管理“中庸”之道
学校管理“中庸”之道
在我国早期文献中,“中”原指方位,至《易》出现,已有崇尚“中”的记载,并有道德的内涵。《尚书》以“中”表示合宜,可以贯穿九德,故云:“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慕,礼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寒,强而义。”首先将中庸二字并用的是孔子,他说:“中庸之为德也,甚至乎矣!民鲜久矣。”可见在孔子心目中,中庸乃德行的至高境界,一般人不易做到。
孔子所说的中庸是指无过无不及、恰到好处的状态或达到此种状态的行动取向。这种恰到好处的状态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中道”如出一辙。亚里士多德说:“任何领域的专家都避免过犹不及,而选择其中……一件好的艺术品,不能再有丝毫增减,表示了最佳境界会被过犹不及所破坏,只能由执中去维持。”
加强自我修养,注重以德为先――管理者治校的前提
1.充实真才实学。《中庸》指出:“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礼,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人德矣。”可见,中庸之道在教导人们务做饱学之士,务具实干之才,而不要半瓶子醋,动辄颐指气使,炫耀于人。学校是进行教育和传授知识的专门场所,学校管理者的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需要有理论知识,还需要有实践知识;不仅需要有一般的基础知识,还需要有专业知识。作为新世纪的校长,除了应具有教学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之外,尤其要有广博的领导综合知识结构,要具有真才实学,这是胜任校长职位的前提。
学校管理者首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学校管理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国家的方针政策。另外,学校管理者要学好自己的专业――学校管理学,要真正懂得管理科学。这是管理者区别于教师的主要之处,这比掌握其他的知识更为重要。
学校管理者除了要具有理论基础之外,还要有管理好一所学校的能力。学校的工作纷繁复杂,管理内容千头万绪,要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学校管理者必须具备出众的领导组织才能。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艺术。对学校设置的课程要有一门专长,对其他课程至少要??一般性的常识理解。学校管理者还应该是学校科研的带头人,不仅自己要做好研究工作,还要带领其他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科研工作中来,在教学中做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厚德载物,雅量容人。厚德载物,雅量容人是基本的中庸修养。校长要成为教育家,就必须在思想上求真,具有终生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为人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校长的学习。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作为焦点人物,只有德高学深,才会众望所归。
校长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首先要襟怀坦白,诚实忠厚;要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待人诚恳。在工作上要扎扎实实,不要为了取得表面上的成绩而弄虚作假。其次要奉公守法,不搞特殊化,要自尊自爱,不为自己牟取私利;要正确地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再次,处理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为人办事要正直,遇事要秉公办理,处理教师之间矛盾时要一视同仁,不要在学校内部拉帮结派,在教师之间搞对立。最后,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学校中,教师是学生的表率,要为人师表,而校长是师生的楷模,校长的行动是一种无声的宣传,对全校的师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校长要时刻考虑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师生的影响,要勤于修身、雅量大度,真正成为一校的模范。
3.忠恕之道。《菜根谭》中有这样的说法:“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寂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忠恕之道的“忠”就是“人与忠”,“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作为一种伦理规范,首先要求校长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师生,不要过分挑剔。孔子提出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要求人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其次,要求校长有宽广的胸怀和豁达的气量,要允许师生有不同的意见,不能因为自己的聪明、博学而搞“一言堂”,禁止百家争鸣,不然学校将会走向死寂。校长还要有仁爱之心,这是忠恕之道的情感基础,否则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另外,“忠恕”不是仁爱的滥施,它并不排斥惩罚,而是主张宽猛相济,惩恕的并存与结合,无原则的迁就无益于学校的发展。
管理恰到好处,防止“过犹不及”――管理者治校的核心
孔子评论他的学生子张和子夏谁更好的时候,说子张才高意广,子夏笃信谨守。谁更好呢?孔子的结论是:“过犹不及”。就是说,过激和不到位是一样的。古人有言:“夫过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故圣人之教,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而已。”这说明凡事都有个“度”,做过了头,如同做得不够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