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国际化人才瓶颈
企业国际化人才瓶颈
人才不是生产线,不是配方,不能拿来即用:培养高素质核心能力的人才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惊叹,人才的培养却不能急功近利。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如今21世纪已经过去了第一个10年,对于旨在通过“走出去”来打造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领导者来说,对黎叔的名言是有切身体会的:引进来――为了“练内功”,花大价钱引进的海外人才不好用;走出去――海外业务建起来了,但能派出去管好企业的人才又太少。
人才,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发展瓶颈。
现象:两个“水土不服”的案例
案例一:A君在B银行的水土不服
A君是我在美国工作时的朋友,一个金融业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如果没有2008年的金融危机,他会在华尔街顺风顺水地走下去,但是经过一轮轮的裁员,在公司整个业务模块都被砍掉之后,这个希望之星决定接受一家国内商业银行B的邀请,回到上海作了一名高级金融分析师。几个月前在朋友聚会上遇到他时,发现他回国时那“绝处逢生、大任斯人”的豪情已经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怀才不遇,英雄无处用武”的窘迫。几杯红酒下肚,他叹道,我水土不服啊。“水土不服”好像是诸多A君的通病:吃惯了牛排鹅肝,对于卤煮烤麸之类,当然会不舒服。但是我印象中A君们很多也是吃着卤煮烤麸长大的啊!
B银行凑巧是我的客户。A君回中国之前,我就与B银行的人力资源C副总谈及他去华尔街“扫货”的经历: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对于希望通过引进国际化人才提升内力,加速企业国际化步伐的中国金融企业来说,四面楚歌的华尔街无异于一个巨大的人才金矿;“不差钱”的中国企业去美国一趟,带回来的人才简历居然可用“斤”称,这难道不是“扫货”吗?但是C副总并不那么乐观。用他的话说,现实和期望的差距很大,见了不少人,大多数人一看就不适合中国,看上的来了估计也“水土不服”。
又是“水土不服”,C副总能够如此准确地预测A君们的未来。他肯定没有用来占卜的水晶球,之所以能够“先知先觉”,完全是因为他是真正了解这方“水土”的人。
案例二:D企业在海外运营的水土不服
D企业是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是所处行业里的龙头老大。早在本世纪初就确定了走出国门、打造全球企业的宏图大志和时间表。10年下来,海外建立的机构不少,运营效果却“差强人意”。负责海外业务的同事,无论是前台的业务部门,还是中后台的职能部门,在和我谈到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海外关键岗位人才的匮乏。他们想不通,为什么一个有着成千上万人才,在中国做得风风火火的企业,当需要向海外派人的时候却无人可选:首先,会说外语的人不多,出去之后需要随时有翻译陪同,自然影响了沟通;其次,管理海外业务时,在国内百试不爽的成功经验到海外一用似乎都走了样,不仅效果不好,甚至适得其反;最后,让外国人管外国人吧,但又怎么能保证“外人”能听话,和咱们是一条心呢,总部的战略和政策得不到贯彻和落实,那又是谁的责任呢?于是他们说,这是“水土不服”。
中国人去国外工作,管理外国人,或多或少都会“水土不服”,这一点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去看,拓展国际业务并不是我们中国企业的专利,任何有着“走出去”目标和计划的中国企业,几乎都有一个同行业的国际企业作为追赶,甚至仿效的目标。那为什么别人做得好的,我们就如此吃力?别人的人才花一段时间可以适应的“水土”,我们的人却只能望而却步?
愿景:中国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人才
中国企业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才的渴望是毋庸置疑的。中国企业所瞄准的核心能力,无外乎以下三点:
1.研发等专业技术能力:提高科技生产力,是诸多中国企业,特别是那些急待转型的企业的突破口;
2.成熟的企业管理能力:从管理要效率是很多企业希望达成的目标,什么才是成熟的管理呢?
3.丰富的市场推广能力:“跑马圈地”的时代已经过去,精细化的市场营销才是王道。
在国内运营的企业(包括外资在华企业),普遍缺乏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机制。因此企业往往先通过“引进来”,把这些人才的能力“拿来”用,给我们带来上面问题的答案,为我们开拓后面隐藏的金矿。然后再通过一定知识转移的平台,培养自己的人才“走出去”。
但是,我们往往会忽略“人才”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点:人才不是生产线,不是配方,不能拿来即用;培养高素质核心能力的人才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中国速度”让世界为之惊叹,人才的培养却不能急功近利。
根源:人才“水土不服”的本质
上面提到的案例里,中国企业重金引进高端人才,希望带来国际先进的管理、研发和市场推广的能力和经验,但是高昂的代价并没有带来高效的回报,淮南之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安徽省(初三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地理真题试卷(含详解) .pdf VIP
- 2025-2026学年高三年上学期数学教学进度参考表 .pdf VIP
- 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ABB)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上海市】医疗服务收费标准.pdf VIP
-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体育全册教案.pdf VIP
- 2024年首届全国工程监理行业知识竞赛题库.pdf VIP
- 丁立梅父亲的菜园阅读训练及含答案.doc VIP
- 2025年七年级英语秋季开学第一课(全国通用)(课件).pptx VIP
- 发展党员全流程培训.pptx VIP
- 2025年秋季1530学生安全教育记录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