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分析-reception analysis of han shizhong and liang hongyu stories in ming and qing narrative literature.docxVIP

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分析-reception analysis of han shizhong and liang hongyu stories in ming and qing narrative literature.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分析-reception analysis of han shizhong and liang hongyu stories in ming and qing narrative literature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明清叙事文学中韩世忠梁红玉故事的接受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确认(签名):年月日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年月日II前言韩世忠是南宋初期名高望重的将军,他出身行伍,去世后被追封为蕲王,谥忠武。韩世忠有妻妾四人,其中蕲王夫人梁氏在正史和野史笔记中多有记载。后世文人根据正史,野史笔记以及民间流传的韩世忠及夫人梁红玉故事加以创作,在明代中后期形成了独立的韩世忠梁红玉故事。本文将以韩世忠、梁红玉二人同时为主人公的作品为研究对象,为方便起见,本文中将简称韩世忠梁红玉故事为韩梁故事。韩梁故事从南宋时期开始流传,经过时代的变更,故事的原貌和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明清时期,韩梁故事从历史人物故事发展到具有鲜明主旨的抗金英雄故事,在后期又出现女性救国、反侵略故事的倾向。从泼皮韩五到咸安郡王,从风尘女子到抗金女将,韩世忠、梁红玉两位历史人物经过文学的再创作,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已经转化为文学形象。尤其是梁红玉,渐渐成为韩梁故事中主导人物,完成了由慧眼识人的侠妓到后世敬仰的民族女英雄的蜕变。在这个过程中,民间和文人学者对韩梁故事的接受和再创作有巨大的影响。他们是如何影响韩梁故事的定型和人物形象固定,本文将从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目前学界涉及韩梁故事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篇论文:澳门大学的邓骏捷、梁燕洪的《韩世忠梁红玉故事源流考略》①,文章力在对历代韩梁故事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故事的生成和形态演变,兼及韩梁二人的文学形象。此外,还有几篇集中于对梁氏籍贯生平和姓名的考证:宋志红的博士论文《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②对韩家军的情况、韩世忠的家庭与后人情况、体貌与性格以及其人际关系方面进行了史实考究,并对其中涉及韩梁二人抗金事的诗词进行了分析解读。夏星南《咸安韩氏宗谱概述—介绍韩世忠及其家族》③一文,主要概述了韩氏宗谱源流、韩氏由来及蕃衍迁居情况、关于韩氏的“世传”、关于韩世忠子孙后代的情况、关于韩世忠及夫人以及其后代墓地之记载的情况。李贵治《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事略》④一文,简述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并肩抗金,战斗二十年之久的感①邓骏捷、梁燕洪《韩世忠梁红玉故事源流考略》,《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第3期,总第35期。②宋志红《南宋名将韩世忠研究》,暨南大学博士论文,2006年。③夏星南《咸安韩氏宗谱概述—介绍韩世忠及其家族》,《杭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④李贵治《抗金名将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事略》,《延安大学学报》1985年第4期。人事迹,后人尊称梁红玉为我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但梁氏之名红玉并不见于史籍。陆朝宏《梁红玉怎样击鼓战金兵》①,作者通过考证史志记述和民间流传中的梁红玉故事,认为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应该是梁红玉击鼓战金兵。钟士和的《梁红玉籍贯考》②一文则对韩世忠夫人梁红玉的籍贯作了调查考证,即据神道碑关于梁红玉籍贯的记载与淮安地方志书的记载是一致的,所以作者认定梁红玉是淮安人氏。同时文章指出神道碑中只有梁氏,并未提到梁氏的名字。张一民的《梁红玉籍贯考订者辨》③,文章对考订梁氏籍贯的学者进行了梳理,认为钱谦益是考订梁氏籍贯的第一人。综观学界对韩梁故事的研究现状,多从历史角度对人物、事迹进行考证,在文学研究方面较少,对其文学价值关注不足。综上所述,本文将以明清时期韩梁故事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为研究对象,对明清时期小说戏曲领域传播的韩梁故事进行梳理,并对韩梁故事在传播中的变异进行归纳,探讨明清时期不同群体的接受情况对故事的发展演变的影响。韩梁故事具有多重内涵,并在传播中不断建构新的内容,故本文还将对韩梁故事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进行综合探讨。除前言外,正文共分四章,具体地探讨韩梁故事的传播与接受的一些问题。①陆朝宏《梁红玉怎样击鼓战金兵》,(《中国地方志》2008年第10期。②钟士和《梁红玉籍贯考》,《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第10期,总第70期。③张一民《梁红玉籍贯考订者辨》,《史实探源》,2007年第3期。第一章明清叙事文学中韩梁故事的传播概述韩梁故事从南宋时期开始在野史笔记中流传,在明后期借助戏曲的形式传播,逐渐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进入清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