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ppt
第6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6讲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1.火灾和爆炸 2.火灾爆炸危险物质的贮存和运输 3.防火防爆措施 4.生产工艺参数控制 5.灭火剂与灭火设施 1.1 燃烧三要素和燃烧类别(1)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氧或其他助燃物质)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失掉电子的物质被氧化,获得电子的物质被还原。所以,氧化反应并不限于同氧的反应。 (2)燃烧三要素 可燃物质(一切可氧化的物质)、助燃物质(氧化剂)和火源(能够提供一定的温度或热量),是可燃物质燃烧的三个基本要素。缺少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便不会发生。 此外,燃烧反应在温度、压力、组成和点火能等方面都存在极限值。只有达到相应条件,才会引发燃烧。如果可燃物质和助燃物质在某个浓度值以下,或者火源不能提供足够的温度或热量,即使表面上看似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要素,燃烧仍不会发生。 对已发生的燃烧,若消除了三个要素中的任何一个,燃烧便会中止,这就是灭火的原理。 (3)火源 火源主要包括:明火、电源、过热、热表面、自燃、火花、静电和摩擦等。 (4)燃烧类型及其特征参数 如果按照燃烧起因,燃烧可分为闪燃、点燃和自燃三种类型。闪点、着火点和自燃点外别是上述三种燃烧类型的特征参数。①闪燃和闪点:可燃液体表而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与火源接近时会发生瞬间燃烧,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的现象称为闪燃。闪燃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 ②点燃和着火点: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的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移去火源后仍能持续燃烧达5min以上,这种现象称为点燃。点燃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③自燃和自燃点:在无外界火源的条件下,物质自行引发的燃烧称为自燃。自燃的最低温 度称为自燃点。物质自燃有受热自燃和自热燃烧两种类型。 受热自燃。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温度升高,达到其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称之为受热自燃。自热燃烧。可燃物质在无外部热源的影响下,其内部发生物理、化学或生化变化而产生热量,并不断积累使物质温度上升,达到其自燃点而燃烧,称为自热燃烧。 (5)燃烧(火灾)类别与灭火器材选择 依据可燃物质的性质,燃烧一般可划分为四个基本类别。A类燃烧:是指固体物质的燃烧,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纤维织品、纸张等普通可燃物质的燃烧。扑灭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盐类干粉、卤代烷类灭火器。 B类燃烧:是指易燃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如油脂等的燃烧。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 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卤代烷、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C类燃烧:是指气体物质的燃烧,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等。 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卤代烷、二氧化碳、干粉型灭火器。 D类燃烧定义为可燃金属的燃烧。 扑救D类火灾应的灭火器材应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带电火灾应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1.2 爆炸及其类型 (1)爆炸及其危害 爆炸是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在爆炸过程中,爆炸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释放,变为对爆炸物质本身、爆炸产物及周围介质的压缩能或运动能。物质爆炸时,大量能量极短的时间在有限体积内突然释放并聚积,造成高温高压,对邻近介质形成急剧的压力突变并引起随后的复杂运动。爆炸介质在压力作用下,表现出不寻常的运动或机械破坏效应,以及爆炸介质受振动而产生的音响效应。 爆炸常伴随发热、发光、高压、真空、电离等现象,并且具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爆炸的破坏作用与爆炸物质的数量和性质、爆炸时的条件以及爆炸位置等因素有关。如果爆炸发生在均匀介质的自由空间,在以爆炸点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爆炸力的传播是均匀的。并使这个范围内的物体粉碎、飞散。 爆炸的威力是巨大的。在遍及爆炸起作用的整个区域内,有一种令物体震荡、使之松散的力量。爆炸发生时,爆炸力的冲击波最初使气压上升,随后气压下降使空气振动产生局部真空,呈现出所谓的吸收作用。由于爆炸的冲击波呈升降交替的波状气压向四周扩散,从而造成附近建筑物的震荡破坏。 化工装置、机械设备、容器等爆炸后,变成碎片飞散出去会在相当大的范同内造成危害。化工生产中属于爆炸碎片造成的伤亡占很大比例。爆炸碎片的飞散距离一般可达100-500 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阿联酋航空介绍(共33张PPT).ppt VIP
- 国企纪委书记竞聘面试题笔试题4套和专业题26问及答案.docx VIP
- 现场仪表 温度仪表WEST 8100+温控器说明书.pdf
- 张正友相机标定法课件.pptx VIP
- 某著名企业供应链咨询构建高效协同的销售与采购供应链战略供应链管理(61页PPT).pptx VIP
- 成人肺功能检查技术进展及临床应用推荐指南(2025版)解读.docx VIP
- 中国徐州PPT课件.pptx VIP
- 第1节 温度 (课件)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9页PPT).pptx VIP
- 船舶结构与货运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PPT课件3.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