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doc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新三维一轮复习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版:模块三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理论成果 鸦片战争以来,林则徐、魏源主张“师夷长技”,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浪高过一浪。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为解决中国社会进步所面临的救国、建国、强国之路问题而提出的,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符合了当时的时代潮流。 第28讲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与“中体西用”     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广义而言,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狭义而言,指晚清民初欧美学术思想的传入。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林则徐探求西方知识及其抵御外侮的思想和实践,成为维新思维的先驱,为启示人们向西方寻找真理起了开拓作用。 ②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是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的显著标志。 ③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把“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二者虽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有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制度和思想文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维新派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主张,反映出中国人对西方认识进一步加深,由学习技术层面过渡到制度和经济层面。 ②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③维新变法思想否定君主专制,强调变法图存,促进人民觉醒,形成中国近代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前后不同。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化。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胡适等人则继续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传西方思想,后期则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青年杂志》报刊的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封建伦理道德和实行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1.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 A.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 B.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C.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 D.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解析:选B “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说明魏源的思想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故选B项。 2.“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这一言论针对的是(  ) A.抵抗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维新派 解析:选B 依据材料“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可知是体用不统一,中体西用。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故A项错误;提出“中体西用”主张的是洋务派,故B项正确;顽固派主张“中体中用”,即体用统一,故C项错误;维新派主张“西体西用”,即体用统一,故D项错误。 3.1896年8月梁启超等人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时,每期仅销售4 000份左右,半年后增加至7 000余份,一年后达到13 000余份,最多时曾销售17 000多份,缔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纪录。这反映了(  ) A.维新派利用报纸启迪民众 B.上海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 C.清政府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D.白话文刊物受到民众欢迎 解析:选A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务报》发行量在逐步增加,维新派充分利用报纸宣传维新思想,启迪民智,有利于为维新变法营造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故选A项。B项属于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排除;梁启超等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此时尚未受到清政府重视,故C项错误;《时务报》为文言文刊物,白话文刊物的兴起是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故D项错误。 4.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这说明(  ) A.传统文化遭到猛烈冲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