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黑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黑幕

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黑幕   艺术品收藏被称为“特殊的有价证券”。二次大战后,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浪潮,全球拍卖业进入鼎盛时期。艺术品拍卖价格近10年被一抬再抬,屡破世界纪录。   随着成交额的不断攀升,拍卖公司也受益匪浅,作为中介方,拍卖公司会从卖方和买方处各收取一定佣金,成交价格越高,拍卖行获利越多。如此巨大的经济收益,促使拍卖行不断追逐高价艺术品。为获取更高的利润,一些拍卖行及各方参与者甚至不择手段……      怪现状之国外篇      操纵价格   苏富比(Sotheby,又译索斯比)和佳士得(Christie,又译克里斯蒂)拍卖公司作为拍卖行业的航空母舰,控制了全球95%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凭借如此高的市场份额,两大拍卖巨头在拍卖界可谓呼风唤雨。   但在1999年,这两大拍卖公司却爆出了合谋操纵艺术品价格的丑闻。据调查,苏富比和佳士得的董事长于1993年至1999年期间,曾经暗中联手操纵全球拍卖市场,提高行业佣金,垄断价格,欺诈客户,以限制正常的商业竞争,赚取高额利润。两大拍卖行串通一气,对出手艺术品的客户收取同等金额的佣金,使客户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两大拍卖行通过这种非法手段从13万名顾客手中猎取了高达4亿美元的黑钱。该丑闻成为拍卖历史上的最大黑幕。      赝品风潮   由于赝品始终有着广大的市场并能够获得不菲的利润,使一些拍卖行已经将造假售假变成了一项系统工程,赝品伪造程度之高足以让顶级鉴定师走眼,而且总有一批年轻且名不见经传的艺术家出于经济原因而大肆造假卖假,直接冲击了艺术品市场的运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部分拍卖公司置法律于不顾,与被代理人相互勾结钻法律空子知假卖假,这些赝品最终也会由“黑户”一跃而为“名门贵族”,拍卖行因此也成为一个赝品“合法”的销售基地。   “造假大师”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英国的约翰?米亚特,他几乎伪造了20世纪所有著名绘画大师的代表作,在过去的10多年中,他临摹了两百多幅现代绘画作品,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成为英国艺术界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子。因造假而被逮捕入狱的米亚特在2002年出狱后,还曾把仿作都拿出来展示:莫奈、毕加索、雷诺阿,画展上这些赝品几乎都显露出绘画大师精湛的艺术手法与风格。所有这些赝品居然拍出了数百万美元的高价。      走私品集散地   拍卖行素来对拍品不问其来路,而此行规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不法分子,为一些来历不明的文物提供了“漂白”的渠道,间接导致了世界性偷盗、走私文物艺术品行为的猖獗。   据报道,苏富比和佳士得等公司,长期参与文物的走私买卖,与文物走私贩子合作并提供佣金,在意大利、印度、柬埔寨和伊朗等地,大肆走私偷窃文物。这些都为文物走私和盗墓活动提供了流通出口,也给各地的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印度艺术目前正逐渐受到世界上各大收藏家的喜爱,但大多却是在黑市上流通,其中有许多艺术品还经过拍卖洗清走私痕迹,印度警方曾于2003年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主谋名叫拉吉,印度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佳士得拍卖行2000年9月20日出版的拍卖目录中,有两尊11世纪的印度教神雕像。这两尊雕像是1999年9月从拉贾斯坦邦巴蓝附近的一座著名神庙中偷走的。印度警方认为,这两尊雕像卖方的户头上虽然分别写着班克斯和亚罗,但其真正的主人都是拉吉。印度警方甚至怀疑拉吉是某拍卖行的代理商。   拍卖行还不择手段,以错误的信息误导买家,争夺客户;在拍卖会上雇“托儿”炒作,哄抬拍卖品价格;有的拍卖师与人私下串通,拍卖赝品,以收取高额佣金。      怪现状之中国篇      关于中国拍卖界操作内幕、赝品现象等,曾经有过几次大的争论,也发生过几起拍卖公司讨要名誉权的诉讼案,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面对公众说出他们所了解的具体情况。但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夏叶子在其出版的《艺术品投资》一书中,以大量朴实的个案透露了其中拍卖场中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认为,夏叶子所述现象,尽管不是艺术品市场的主流,但基本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所有这些内幕,这些不正当的伎俩,都对当前正在发育成长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有极大的消极影响。      虚增成交价   夏叶子在书中认为,有些拍卖公司为达成交易,会迁就买卖双方的暗箱操作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虚增成交价。具体做法是,委托方、买受方、拍卖方按事先约定“真实”成交价和“真实”佣金,比如约定拍品的落槌价为1000万元,再加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为1100万元。此后,拍卖就进入了表演阶段,拍卖师会再虚叫到1800万元落槌,加上10%的佣金,最终成交价变成1980万元。但是这个价钱是给别人看的,不会按这个价钱进行结算。   夏叶子说:“一些不规范的拍卖公司会这样做,这会使得更好的艺术品和更大的买家会向拍卖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