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熹对“洛学”接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朱熹对“洛学”接受

论朱熹对“洛学”接受   内容摘要:两宋时代,学术文化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到南宋绍兴年间,朱熹继承并发展了“洛学”,把宋代理学推向了新的高潮,沉寂近百年的“洛学”也得以大放异彩。   关键词:宋代学术;洛学;朱熹;接受   中图分类号:I253.4   文献标识码:A      陈寅恪先生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不仅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六位,在文学创作方面占据远胜前代的优势,而且在学术思想方面,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时期。著名史学家邓广铭曾说:“宋代文化发展所能达到的高度,在从十世纪后半期到十三世纪中叶这一历史时期内,是居于全世界领先地位的。”      一、百家争鸣的宋代学术      《宋史?文苑》载:“国初,杨亿、刘筠犹袭唐人声律之体,柳开、穆修志欲变古而力弗逮。庐陵欧阳修出,以古文倡,临川王安石、眉山苏轼、南丰曾巩起而和之,宋文日趋于古矣。”这是对古文运动的简单概述;还有“诗风革新”运动,柳永、苏轼对词风的创新等。南宋时,学术思想更加活跃,不仅有新儒学――理学的诞生,更有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之学、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之学等众多学派,形成了学派林立的学术景象。孝宗时,政治比较清明,在学术政策上也鼓励自由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特别是沉寂了几十年的蜀学派,也因此而迅速崛起,最终与新学、理学、一起成为宋学的三大学派。      二、宋代学术繁荣的原因      宋代学术文化的繁荣,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   首先,在政治制度上,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赵匡胤轻松地收回了高级将领的兵权,通过“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三个步骤削弱了藩镇节度使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与此同时,宋朝统治者尊重知识分子,重用文臣,优待知识分子,鼓励寒门士子积极入仕。在这种“崇文抑武”的政策下,知识分子的思想非常活跃,参政议政的热情空前高涨。据陆游《避暑漫抄》载: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誓词??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此碑为宋太祖所立,而且要求每位皇位继承者都先要拜碑。因此,在赵宋两朝,对大臣的杀戮是比较少的。这也为大臣士子直言上谏提供为非常有利的条件。《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熙宁四年(1091)三月,宋神宗在资政殿召对二府大臣议事,“文彦博言:‘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彦博曰:‘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在这种“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氛围下,宋代士子们的思想异常活跃,这也造就了宋代学术文化的繁荣。   其次,科举制度在宋代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由于宋朝统治者提倡“文治天下”,不仅朝中大臣多为文人,而且很多军政要职都由文人担任。这样,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下,又对大臣们进行“职、官、差遣”的权力分离,这就需要更多的官员。   再次,宋代君主既“倚重”文人,又限制其的思想,他们懂得笼络与挟制文人。据《宋史?赵普传》:   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春,又幸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时钱王?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帝叹曰:“受之无妨,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尔!”   这就说明宋代君主对待文人士子的态度是恩威并重。在科举取士方面,真宗以后逐渐由诗赋、策论转变为集中于儒学,不合儒学的一律不许采用。这样,宋代统治者一方面立誓不杀文人,另一方面又对文人的思想加以控制,使得文人对朝廷依赖性不断地加强。   最后,诗歌在经过盛唐、中唐,甚至晚唐之后,已经达到巅峰;宋代文人要有所突破,必须另辟途径。文学的变革,成为一种必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欧阳修、王安石等身居要职,这种文学变革使得更多的文人士子们积极参与进来,这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也成为宋代文化学术繁荣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三、程朱理学的渊源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把宋代学术文化推向了一个高潮。宋神宗熙宁八年六月(1075),颁布了《三经新义》,“王学”作为北宋新儒学的代表,在宋代学术中渐占统治地位。而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学”、以程颢、程颐兄弟为代表的“洛学”等学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抑制。胡安国《乞封爵邵张二程列从祀札》说得很明确:   本朝自嘉祜以来,西都有邵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