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造“发现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艺术创造“发现说”

艺术创造“发现说”   艺术本质是创造,而非模仿。创造就不能重复,无论重复古人、今人、还是重复自己,这是当今艺术家们的共识。不重复就是要有所发现,有所发现了,才能谈得上创造。这就是说发现是艺术创造的前提。有了这一前提,艺术创造才有坚实的基础。那么,艺术发现有何重要意义?怎么做在艺术探索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呢?   所谓艺术发现,就是经过艺术家们精心研究、考察、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也就是说,以自己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并且仿佛初次看到它一样,要穿透自己理性的硬壳。这无疑没有惊讶,没有兴趣,没有疑问,没有思考,也就无所谓的发现和创造。比如:梵高发现了光在自然界的变幻,为之奋斗了一生,直至扑向太阳;黄宾虹发现了月光下如铁铸成的群山,从而产生了他厚重雄浑的笔墨:傅抱石发现了山水草木浑然一???的精神内涵,发现了大地的律动,从而产生了他的“龙飞蛇走”,一气呵成的“抱石皴法”;陆俨少发现了自然界的装饰性、符号性,从而产生了他“笔法有法”“笔笔生发”的行云流水:赵无极、刘国松发现了自然界的抽象因素,而产生了他们的偶发,性创作和水托、纸印等艺术法式等等。这些艺术大师们都是对自然界观察时,由惊讶、兴趣、疑问,思考而“穿透自己理性的硬壳”有所发现的。毕加索对“发现”更是钟爱,他将自己一生不断变化的艺术风格都归功于发现。由此可见,发现在艺术创造中的重要性更是可想而知了。   首先,有了艺术发现,方知艺海深厚。纵观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的绘画艺术大师们的重要作品,想要从他们艺术创造的材料运用、语言符号、表现形式中看到不同,进而有所发现,我们可以从名家大师的艺术探索思考过程和奋斗一生的经历中看得出。其二,有了艺术、创造的发现,方有艺术追寻的方向。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绘画大师,他们在艺术创造中有所发现了,并为之苦苦追寻,甚至在追寻中又有新的发现在前头,为了艺术创造的不断发现,他们追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其三,更关键的是:有了发现方有艺术创造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动力。《向日葵》是梵高赫赫有名的代表作。绘画史上从没有一幅静物如此强烈地表达出这种激动人心的效果。阿尔八月的阳光色彩在画面上放光芒,每朵花都是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绕旋的葵叶像火苗,它们在画面上燃出激情的火焰,正像梵高自己说的那样,“这是爱的最强光。”《向日葵》是梵高用生命撞击的精神最强音,从柠檬黄到橙黄与绿色形成触目的对比,光彩绚丽中蕴蓄着原始的悲怆。他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人们从大师的画作中可以看出他放射的精神光芒却是永远的。   任何艺术发现看似偶然,其实是偶然中的必然。说偶然就是发生在一瞬间。雕刻艺术大师罗丹作《流浪的犹太人》的经过便是如此。他在《回想录》里说:“有一天我整天都在工作,到傍晚时正写完一章书,猛然间发现纸上画了这么一个犹太人,我自己也不知道它是怎样画成的,或是为什么要去画他。可是我的那件作品全体便已具形于此了。”是呀,有时苦心搜索而不能得到的,在无意间得到了灵感,顿时寻求许久的意象便涌上心头。这使笔者想起国画大师程十发,“1957年,十发去云南采风,在大槐树下,他现场铺开宣纸,当场就对着少数民族形象彩墨写生。在他之前,从无有人直接在纸上当场彩笔写生。一般都是先有草稿,然后作画。而他在实践中找到了彩墨创作的宝贵灵感。”这些看似偶然的瞬间,其实已酝酿已久了。这如同演员,“台上1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一样,没有“台下十年功”,也非“台上1分钟”的精彩瞬间,画家没有常年的刻苦磨砺,恐怕难以有瞬间的灵感发现。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正像一位艺术大师所云,“艺术的发现,如同禅宗中的顿悟,需要苦苦修行,需要千万次碰壁,需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需要热爱生活,需要心诚、善良、奉献”,这位艺术大师的经历之法,实际上回答艺术家怎么做才会有艺术的发现的问题。   其一,苦苦修行,获得真知。常言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响誉中国画坛的刘文西,1983年考入浙江美院,受大师潘天寿等老师熏陶,毕业后自愿到西安美院工作至今。他说:“作为一个艺术家,从置身于陕西,我就把目光对准了陕北。在这49个年头里,我曾80多次去陕北,足迹踏遍陕北26个市县的乡乡镇镇,十几次在陕北度过春节,结交了陕北数万个农民朋友。可以说,我们血液里有一半曾来自陕北,我们艺术细胞中绝大部分的营养都是陕北那块土地为我供养的。”因   此,为黄土地树碑,为劳动人民立言,创作出以陕北人物为特色的巨幅长卷《黄土人》。其二,经受多次碰壁,方能发现真理。当代著名雕刻家吴为山,他在为书画大家林散之12次塑像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他“文化名人”系列雕塑中,诸如鲁迅的锋利,齐白石的隽永,冯友兰的凝圣,费孝通的淳厚,杨振宁的睿智,梁漱溟的省悟……因为有了多次碰壁,才真正发现了文化名人的个性真理。其三,行万里路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