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苗世明“社会雕塑”实践 无障碍艺途癫狂者艺术
苗世明“社会雕塑”实践 无障碍艺途癫狂者艺术
在国内,很少有人关注精神障碍者(以下简称“精障”)、智力障碍者(以下简称“智障”)等“非正常人群”的生活,他们被限制出行,不被尊重,很多人只能待在精神病院或福利机构,与世隔绝。
如果有这么一天,一个叫做苗世明的艺术家告诉你,这群人不仅有思想,有天赋,甚至还拥有一些普通人的“奢侈品”――梦想,你会嘲笑他吗?
“WABC”计划:其中“W”指代工人(Worker);“ABC”除了其通常代表的初始教育、启蒙的含义外,还有更具体的一层意思:A和B是“原生艺术”(Art Brut)的缩写;“C”是英文culture的缩写,除了其普遍的文化含义,在这里主要是指其本初的培育和教养的意思。
小龙的“梦想”
小龙是一个23岁的男孩,住在上海市的卢湾区。他向别人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一个矛盾的人。爱因斯坦发现了广义的和狭义的相对论,他有时也很矛盾。”
小龙很勤奋,他考了很多证书,有中式面点师,还有花卉园艺师等“含金量”很高的职业资格证。当他拿起一个绿色的小本本时,笑的很开心,一脸神秘地问对面的人:“你猜这是什么?”“对,这是团员证!”
对于能成为团员这件事,小龙感到非常自豪。因为在一岁的时候,他就被确诊为小儿脑瘫。小学毕业之后,就一直呆在家里,没有上学。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像我这样的人,很少有能成为团员的。”
如今,他是苗世明创办的“无障碍艺途”的形象代言人。每周他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出门,来到无障碍艺途的课堂上课。在这里,他学习绘画和音乐,还第一次交到了朋友。
小龙说起话来,必须动用整个脸部的表情,说得很慢。他跟来访的记者说:
“以前呢,人们常常把像我这样的人,送到慈善局或者养老院,或者(让我们)无所事事。借用一个俗语,叫‘混吃等死’。”说完这句话,小龙停顿了很久。
“我不希望那样,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人,只要生下来,就是为了某个目的活着……”
在无障碍艺途的课堂上,坐的都是像小龙这样在世人眼里有些“特殊”的学员。每个星期的固定时间,他们都从附近的社区赶来上课。这些学员中,有精神障碍的,有智力障碍的,有自闭症的,还有小儿脑瘫患者。他们有的喜欢聊天,有的喜欢画画,每次来,状态也不太一样,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很喜欢这里。
2011年10月,学员小彬的一幅素描作品《奥巴马》通过无障碍艺途的理事转赠给了奥巴马本人。
不久后,在苗老师的带领下,无障碍艺途的学员们还登上了中央电视台“梦想合唱团”的舞台,同胡彦斌一起,同唱一曲《甜蜜蜜》。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从来不敢期望的经历。
小龙很为他们的这些经历感到自豪:“我可不可以这样说,我们改变了一些所谓‘正常人’的一些观点。我们也有一些特长,然后,我们也有一些……梦想!”
从艺术家到“苗老师”
事实上,在国外,人们对于精障或智障人群的偏见早已“解禁”。
早在1961年,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就在《疯癫与文明》中指出:“疯人”其实只是一个历史中形成的文明现象,精神病并非一种确切意义上的“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
艺术界更容易认同这一观点,并且肯定这一人群在创作上的“非理性”力量。艺术史上,很多大师就被认为是“精神病患者”,其中就有梵高、蒙克这样的天才人物。
而在中国,人们对于精障、智障人群迄今还是恐惧多于了解,更不用说发现他们的艺术才能了。
2003年,当苗世明从中央美院毕业时,这个搞艺术的小伙子,满脑子想的还是“绘画”、“生活”、“旅行”这些浪漫的文艺词汇,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也许会成为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艺术家。
2009年,为了筹备798双年展,他大胆地设想做一个充满矛盾的作品,教下岗工人学当代艺术。无奈工人们要么没空,要么要价太高,于是他们便找到北京亚运村附近的社区,教社区的智障居民画画。
令苗世明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创造力令人惊艳,作品在双年展上取得了很大成功。而跟这些残障人接触的过程,也让他第一次了解到他们不被人们理解、“与世隔绝”的生存状况。
如何改变呢?他们的艺术潜能,难道就这样被湮没了吗?
最早的时候,他想到做一个艺术潜能开发公司,但是没有钱。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他决定把这个想法做成一个公益项目。
几经周折,2011年10月,靠着NPI(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借助的三万元资金,无障碍艺途终于在上海注册成功,成为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
而苗世明,也从一位艺术家变成了全职公益人士,成了学员们口中的“苗老师”。
寻找“梵高”的价值
在开发精障群体艺术潜能方面,苗世明肯定不是第一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