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现状与思考
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现状与思考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疗效评价方法是检验临床疗效的重要尺度,中医学从先秦时期发展到今天,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重要原因就是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疗效评价方法,其有效性难以得到广泛认可。对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并展望了中医药疗效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医药;辨证论治;疗效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623-02
The Status Quo of TCM Effect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inking
ZHAO Dan, REN Xian-zhi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China)
Abstract:The efficacy evaluation method is the important yardstick to examine the clinical effect.From Qin Dynasty to nowaday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very popular and enjoys high reputation 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the important reason is the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However, its effectiveness is not widely recognized due to the lack of scientific evaluation methods. This article has made the summary and discussed the trend of research status of the TCM evaluation method.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efficacy evaluation.省略。
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由于缺乏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价方法,其临床疗效尚未能得到国际上广泛认同,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疗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作了回顾和分析,并对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1 传统的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
1.1 经验为主的疗效评价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已经发展为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和独特诊疗方法的稳态医学。在数千年的医疗活动中,医家往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舌象、脉象等一系列软指标作为依据,依赖于个人经验来判定疾病的向愈与否。中医古籍也是以医案的形式记录医生的诊疗经过,侧重于以某一病症状的改善、消失作为判定临床向愈的标准。目前有关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报道绝大多数也仅停留???个案报道及临床病例的疗效总结,疗效评价主观性强,缺乏统一标准,研究结果无可比性,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真实疗效的系统评价[1]。
1.2 借鉴传统西医评价方法对中医药进行疗效评价 现代研究中,人们多效仿西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注重各种率(有效率、好转率、痊愈率)的变化以及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指标,有时完全沿用西医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中医中药的疗效,不能充分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归根结底,就是局限在对某一“病”的疗效评价上,忽视了中医思维精髓??辨证论治中“证”的评价[2]。或是在运用西医评价方法的同时,简单地对证的评价中加入了“望、闻、问、切”等过多的主观因素,其客观性和可重复性较低,导致了其评价的科学性降低。有些研究者解决中医证候的诊断,均是软指标无法量化的问题,希望采用西医现代科学方法诠释中医理论。但是对这些证候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指标的特异性并不十分理想,还远远不能揭示中医“证”的本质,其应用的价值也受到了限制。中、西医本为两套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医是通过“四诊”进行“辨证”,然后运用中药等治疗方法,通过治疗“证”而治病的。西医是通过症状、体征、检查等,诊断“病”,然后用药物治“病”而解决“病”。中医、西医有各自特有的理论体系和诊断治疗特点,若采用同一疗效评价标准,则难以反映中医自身特点和实际疗效。
2 传统中医药疗效评价方法的不全面性
尽管有人对中医的“科学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