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药药理1-3章.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药理1-3章

中 药 药 理 学 ?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谢人明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中药本草学介绍 第三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节 序论 药理学(Pharmacology)就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医学与药学基础科学。其中把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把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代学(Pharmacokinetics)。前者主要研究药物的作用、作用原理及不良反应等;后者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等。无疑,药理学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也可为开发新药及发展生物科学提供科学的资料。 第二节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和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中药是指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天然药材;机体则指人体、动物体及病原体。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两部分,即中药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和中药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效学是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和揭示中药药理作用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中药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其特点。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学科任务逐渐明确。第一,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理和物质基础,从现代科学的高度,认识和理解中药理论的内涵。研究中既要重视单味药的研究,也要注意总结提炼某一类药的共性,形成理论。第二,中药药理学研究要与中药临床应用研究密切结合,为提高中药疗效,促进中医药应用科学的发展做贡献。第三,促进中医药理论的进步。几十年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的积累,对现代中医药理论的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目前对中药药性理论、归经理论,以及中药清热解毒、攻里通下、活血化瘀、扶正固本等作用,已初步建立了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概念。第四,参与中药新药的开发。中药新药的开发是以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可控性为基本条件,中药药理学承担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任务,这不仅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高效低毒的中药新药制剂,也推动了中药药理学自身的发展。第五,促进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学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与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共进。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也将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第三节 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的分支学科。中药是按照中医理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药材,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建立了坚固的理论体系,并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然而,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揭示中药功效产生的药理学基础和物质基础以及中药的体内过程,则始于近代。 现代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 20世纪20-40年代,我国学者陈克恢等对中药麻黄进行了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发现麻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如麻黄碱。麻黄碱具有拟肾上腺素作用。研究成果一经发表就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相继被研究的中药还有当归、草乌、延胡索、防已、渐贝母、川贝母、黄花夹竹桃、三七、川芎等几十味中药,出现了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一段高潮。 这一时期的研究不仅起到开创性的作用,而且形成了一条延续至今的中药药理研究思路,即从天然药材中提取其化学成分,通过筛选研究确定其药效和有效成分,与植物药的研究模式极为相似。 第二个时期大约在50-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国家和行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中药药理作用的研究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发展。中药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以及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研究取得显著成就。标志性成果有丹参、川芎、冠心II号方活血化瘀作用研究,延胡索镇痛镇静作用研究,桔梗及满山红祛痰镇咳作用研究,清热解毒药抗菌抗病毒作用研究等。在初步揭示了这些中药药理作用的同时,还发现和确定了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 如小檗碱、苦参碱、川芎嗪、丹参酮、青蒿素、葛根黄酮、麝香酮等。该时期中药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除具有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之外,还具有一些新发现的药理作用。如发现枳实、青皮等含有辛福林成分,静脉注射具有心血管活性,但口服易在肠道内破坏,因而中药煎剂口服显现不出此等作用。又如黄连、苦参的抗心律失常作用,雷公藤的免疫抑制作用等皆具代表性。 进入90年代,中药药理作用研究的两条思路逐渐清晰,一是继续沿植物药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中药,二是突出了中药复方的整体研究。中药复方的研究虽然在6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