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比法对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docVIP

通过对比法对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过对比法对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研究   【摘要】目的 充分了解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的病因病机,血瘀证的病因病机,方法 通过94例分组对比的方法,对48例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5.2岁,病程6月~2年;心绞痛Ⅰ级31例,Ⅱ级14例,Ⅲ级3例;低危组28例,中危组17例,高危组3例,结果 通过治疗48例中,显效37例(77.1%),有效10例(20.87%),无效1例(2.1%),总有效率为95.9%。结论 活血化瘀作为预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一种主要治法。   【关键词】活血化瘀法 冠心病心绞痛 血瘀证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091-01      近年来,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研究发展迅速,新的药物和技术方法不断涌现,为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但由于西药自身的不良反应、耐药性等,长期应用受到一定的制约;介入性治疗后的再狭窄形成,亦是现代医学防治领域普遍关注的难题。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活血化瘀法疗效确切,成为冠心病心绞痛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材料   1.1 一般资料 95例患者均来自门诊病例诊断而住院患者,其中男64例,女31例,采用多次随机分组法。治疗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5.2岁,病程6月~2年;心绞痛Ⅰ级31例,Ⅱ级14例,Ⅲ级3例;低危组28例,中危组17例,高危组3例。对照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在40~65岁,平均年龄56.4岁;病程6月~2年;心绞痛Ⅰ级30例,Ⅱ级15例,Ⅲ级2例;低危组28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4例[1]。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和分级临床危险度分层、心电图改变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入选病例95例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推荐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1],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体征,ECG、DCG示心肌缺血,平板运动试验阳性,部分病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第6版,分为气虚气滞、气虚血瘀型、痰瘀互阻,以气虚血瘀为主。   1.3 排除标准 排除急性心梗及其他心脏病患者,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中医辨证[2]排除寒凝心脉、心阴亏损证型。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按照文献[3]方案行常规冠心病心绞痛治疗,常用药物为消心痛、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等。有高血压、糖尿病者,行降压、降降治疗。   2.2 治疗组   2.2.1 处方组成 丹参、黄芪各20g,玄参15g,当归、地龙、郁金各12g,威灵仙、皂刺各10g,檀香8g,红花7g,水蛭粉、炮鳖甲粉各4g(水冲服)。   2.2.2 用法 每日1剂,水煎两次取汁400ml,混合,早、晚各温服1次。若有急性发作,用速效救心丸12粒,共治疗2周。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率、血压、舌苔、脉象等。用药前后均查DCG、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DCG诊断心肌缺血采用“3个1标准”[4](1×1×1),即ST段水平型、下斜型压低≥1mv,持续时间≥1min,并与前次缺血性发作间隔至少≥1min,并根据DCG计算24h心肌缺血发作阵次、缺血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心肌缺血总负荷=缺血时间(min)×ST段压低数(mv)。   3.2 疗效标准 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均参照卫生部《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5]规定。   3.3 治疗结果 治疗组48例中,显效37例(77.1%),有效10例(20.87%),无效1例(2.1%),总有效率为95.9%。对照组47例中显效18例(38.3%),有效24例(51.1%),无效5例(10.6%),总有效率为89.4%。   4 结论   4.1 冠心病心绞痛的病因病机   心肌缺血属于中医“心痹”、“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由饮食不当、年老体弱、情志失调或寒邪内侵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所致。病位在心,可涉及脾、肝、肾,主要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本虚可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且又可阴损及阳,阳损及阴,而表现气阴两虚、气血双亏、阴阳两虚,甚至阳虚阴竭、心阳外越;标实为气滞、寒凝、痰浊、血瘀,且又可相互为病,如气虚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病程中以标实表现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   4.2 现代医学理论与血瘀证的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活血化瘀药物的作用针对血液主要是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动脉、静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