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抗原提呈.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及抗原提呈

B淋巴细胞 摄取抗原的途径 1、BCR途径 B细胞表面的BCR可以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再进行内吞。 2、非特异性胞饮作用 B Ag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 -胞质溶胶途径 -溶酶体途径 主 要 内 容 抗原处理(Antigen processing):APC细胞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成一定大小的抗原肽片段,以适合与胞内MHC分子结合。 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ing):抗原肽与 MHC分子结合为复合物并表达至细胞的表面,供TCR识别的过程。 根据抗原的来源,分为: 1)外源性抗原:被吞噬的细胞、细菌及蛋白质,经APC摄取、加工及处理,并以多肽-MHC II形式表达在APC表面,提呈给CD4+ T细胞者。 2)内源性抗原:在APC内合成的蛋白质分子,包括病毒蛋白、肿瘤抗原等,这类抗原以多肽-MHC I 的方式提呈给CD8+ T细胞。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内源性抗原加工提呈 外源性抗原加工提呈 (MHC I类途径) 胞质溶胶途径 (MHC II类途径) 溶酶体途径 胞质溶胶(MHC-I类分子途径) 内源性抗原被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后,与 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 MHC-I类分子复合物,供CD8+T细胞识别的过程。如病毒抗原、肿瘤抗原,组织抗原等主要经此途径提呈。 蛋白 蛋白酶体(含LMP)降解 短肽 TAP转运(选择性8—12aa) 进入内质网 (MHCI类分子与肽结合形成复合物) 表达于细胞膜 内源性抗原 APC加工、处理 小分子抗原肽 + MHC-I类分子 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 供CD8+T细胞识别 蛋白酶体(含LMP) TAP 1. 降解 2. 转运 3. 与MHC I结合 内质网 4. 表达于细胞表面 MHC-I类分子途径的主要步骤 外源性抗原被APC摄取、加工、处理为抗原肽,与MHC-II类分子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APC表面,供CD4+T细胞识别的过程。 溶酶体(MHC-II类分子途径) 参与II类分子的组装和折叠; 封闭II类分子的肽结合槽 ?阻止II类分子与胞浆中内源性抗原结合 引导组装后的MHC-II类分子转运至小室 Ii 的作用 CLIP:class II-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Ag蛋白 内体 短肽 ?、?链 MHC II /li链 内质网 Li被降解,留CLIP与MHC结合 HLA-DM MHC-肽复合物 MⅡC 表达于C表面 2. 处理提呈过程 第 十 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抗原提呈 李平飞 免疫学教研室 抗原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 锚着位 多态区 T细胞识别残基 锚着 残基 TCR和BCR识别、结合抗原模式 抗原肽 抗原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抗原呈细胞概念、种类(BC、DC、巨噬细胞)及特点。 熟悉:抗原提呈的MHC-I类分子和MHC-II类分子途径及特点。 了解:非经典抗原提呈途径及脂类抗原CD1分子提呈途径。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淋巴细胞 抗原提呈 MHC-I类分子途径 MHC-Ⅱ类分子途径 主 要 内 容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也称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 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MHC 抗原肽 T 抗原提呈细胞 摄取、加工、处理 抗原 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 一般指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M?)、树突状细胞(DC)和B细胞 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 -树突状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B细胞 抗原提呈 主 要 内 容 树突状细胞(DC) DC( Dendritic cell),是目前所知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APC,能够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启动者。 (1)来源、分化、发育、迁移 (2)组织分布与命名 (3)生物学功能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 1、鉴定 树突状伪足 组合性表面标志 能激活初始T CD1a、CD11c、CD83 MHCII 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 黏附分子CD40、CD54 分泌细胞因子 多能造血干细胞 中性粒细胞 淋巴样 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 T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