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艺体教育学基础总复习教学课件 全套
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教学思想是观念,教学策略是具体操作化的。同一教学思想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高于和大于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更具体,受制于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就是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等同于教学思想( ) ****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艺体)(1)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上,强调大众教育,即“教育为大众”“科学为让人人”。(2)在课程设置上,过去过分强调课程的工具性,强调课程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为社会服务,而现在更强调人的发展。(3)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现在则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4)在课程编制上,过去以学科系统为依据,现在以社会实际为依据。(5)在知识内容上,过去强调学习各学科的系统知识,现在更强调知识的综合性、整合性,强调学科间的联系。(6)在教学过程中,过去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则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政治变革对课程变革的影响.(1)影响课程变革的目标厘定;(愚民→公民)(2)影响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封建→民主)(3)影响课程的编制过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第七章:课堂教学 教学vs教育(教育包含教学)教学vs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教学vs学习(学习经验是教学的参考,不是全部)教学vs课程(课程狭义是教材,广义包括教材+教学) 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教学 教 育 教学与课程狭义课程=教材广义课程=教材+教学 **教育即教学( )**教学即智育( )**教学理论即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即课程理论( ) ****结合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当代教学应有的的新观念。当代社会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当代教育正从专才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结合教学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1)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注意】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老师愿意,可以将无限多的知识都一股脑儿地传授给学生( )“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句话充分说明教学应当着重发展学生的能力 不同取向的教学理论(p199) ***认知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1)理智发展的教学目标(2)动机—结构—序列—强化原则(3)学科知识结构(4)发现式教学法(磁极,集合) ****论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主要观点①知识观——知识是建构的结果②学习观——学习是主动的过程③课程观——课程要真实的情景④教学观——教学要相互的合作⑤学生观——学生是有经验的人⑥教学模式——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 “长善救失”概念的支架式教学法似真实的情境——招聘——扬长避短【支架】——班级管理问题与招聘问题的异同理解“长善救失”的概念。 *属于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阶段:1.确定帮助的情景 (我讨厌学校) 2.探索问题 (真的讨厌学校吗)3.形成见识 (是讨厌学习而不是学校)4.计划和抉择 (多看好的方面,掌握学习方法)5.整合(全面的认识与行动) 教学设计也即教学蓝图,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课程内容,将课程目标分解细化,然后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一种总体安排。 *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1、系统分析模式 2、目标模式 3、过程模式 ***教学设计应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理论依据:①现代教学理论;②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现实依据:①教学的实际需要;②学生的需要和特点;③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①指导性②统合性③操作性④预演性⑤突显性⑥易控性⑦创造性(一床草图一桶纸-易创操突预统指) ****结合所学专业,举例说明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答: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①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②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③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④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⑤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计提供反馈;⑥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教学任务:让学生掌握“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