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日本媒体灾难报道让我们反省.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媒体灾难报道让我们反省

日本媒体灾难报道让我们反省   日本发生了特大的地震,以及地震带来的海啸、核电站核泄漏。在日本生活的中国作家认为,日本媒体在灾难报道中表现出了理智客观的风格。      正面煽情也是要避免的      旅日专栏作家唐辛子在博客中写道:“我从来没有在日本的电视上看到什么‘感人’的画面。…我只看到不断报道还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数又增加了多少,专家分析和官方发言人讲话,偶尔电视里会出现采访受灾者的镜头,但大都是安坐在避难所的避难者,他们说得最多的是:我们还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快些得到周围的信息……”   长期在日本工作生活的媒体人陈言说:灾难最初发生时。主播和前方记者的声音偶然略有颤抖,但残忍的死亡、失态的呼号或过度的泪水、昏厥则从未被呈现。“这种风格使得观众没有大的情感波动,更没有恐惧和逃避,再加上信息非常及时透明,人心???能迅速得以稳定。”   在电视新闻中,采访受难者家属的不多,即便有,也很少拍摄他们的面孔,很多受访儿童只是露出了背影或鞋子。日本共同社驻北京记者盐则英一说:“我们现在更多地注意了,不能侵犯受访者的基本人权。…如果灾民过多地被采访,不断有麦克风放在他的面前,可能对他是另外一种伤害。毕竟,受灾的样子是不好看的。”   看到这样的关于灾难报道的理念和行动,不禁让我的记忆回到2008年的我国汶川地震之时。当时,有的记者一再追问警察蒋敏失去父母、女儿的心情:“你在救助这些灾民的时候,看到老人和小孩,你会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儿?”蒋敏当场晕倒。这位女民警还被请到电视台的现场,主持人当着她的面,向数亿观众述说她的悲惨经历和救灾中的事迹,要求她在镜头面前接受采访。   在救援现场,一位电视主持人要求救援人员停一下,把话筒伸进倒塌房屋下的黑洞对观众说:“在我们的下方还掩埋着一位老大爷,一直发出呻吟,我们现在试试把话筒放下去看能不能听见老人的声音。大爷,能听见吗?大爷?说说话。”这位大爷在营救员们快挖到他的时候,不幸停止了呼吸。   电视节目中,还有采访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的镜头,“你家有多少人?他们都怎样了?”“如果你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了,你怎么想?”“你想对天堂里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采访失去孩子的家长,问话是:“你看着这些孩子会不会怀念自己的弦子?”“你现在心里是什么样的感觉?”面对收到保险公司死亡赔款的家长,问话是:“收到赔款心情如何,高兴不?”   我们的传媒和记者在地震报道中工作很积极,但是以往的工作理念使他们意识不到最重要的是向公众持续报告关于地震的各方面信息,哪里可以避难,哪里有食物和水等等,这才是传媒在灾难中的主要职责。   对于传媒,任何煽情都是应该避免的,理智、客观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职业理念。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上的致辞强调“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还远没有落到实处。      不能因为感人,就把传闻当做新闻      由此,我们还要进一步检讨汶川地震中因为“感人”而被传媒大规模传播的假新闻。这些假新闻,至今还留驻在不明真相的人们的脑海中,例如下面这条传播极为广泛的“新闻”:   日前,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救助中,武警战士在绵阳看到一位已经死去的母亲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了,她被压得变形了的身体保持着这样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人们把挡着她的废墟小心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大概有三四个月大,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随行的医生在被子里发现一部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这条“新闻”,当时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很多传媒都做了报道,成为最感动人让人念念不忘的“真实故事”。   2009年汶川地震周年之际,四川省的主要领导还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走过灾难的这一年》,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谭千秋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双臂护住自己的学生;英雄少年林浩用柔弱的肩膀将两位同学背出险境;慈爱的母亲用短信告诉身下护着的孩子:‘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警花’蒋敏强忍失去十位亲人之痛坚守岗位多少昼夜;‘敬礼娃娃’郎铮在重获新生的一刻举起稚嫩右臂表达感恩的心,‘芭蕾女孩’李月用残缺的肢体放飞成长的梦想。一个个大写的人,永远感动和鼓舞着我们,永远与我们同行。”   然而,他提到的谭千秋老师的“事迹”,后来发现是不存在的,尽管他生前确实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小学生林浩救同学的“事迹”,除了他自己的叙述外,没有证据说明是真实的。至于“母爱短信”,更是根据网上的信息一传再传的虚构事实。也就是说,在这五个“事例”中,有三个是假的!   传媒毕竟拥有一定的公信力,一些虚构事实一旦作为真实的事实加以报道,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