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第一红娘”婚姻妙不可言.docVIP

“中国网络第一红娘”婚姻妙不可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网络第一红娘”婚姻妙不可言

“中国网络第一红娘”婚姻妙不可言   8年前,龚海燕为了给自己找对象,创办了世纪佳缘婚恋网站。结果,她不但通过网站找了一位博士后做丈夫,而且,丈夫为了支持她当好“网络红娘”,毅然辞职,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家庭主男”。   8年来,在丈夫这个坚强后盾的支持下,温暖的家成了龚海燕的“加油站”。她被誉为“中国网络第一红娘”,而“世纪佳缘”也发展为国内最火的婚恋交友网站,并成为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婚恋网站。   闪婚后的生活,平淡也温馨   2004年1月初,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媒介经营管理的28岁女硕士龚海燕,在自己创办的婚恋交友网站上敲下了一首700字的打油诗:“对面男士看过来,这里有个好女孩。住在名校硕士楼,不信女大不中留。舞文弄墨时常有,打油更是一枝秀!花自飘零水自流,为谁欢喜为谁愁……”   龚海燕是湖南桃源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2002年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2003年10月,龚海燕注册成立了婚恋交友网站,并给自己取名“小龙女”,成了网站的第一个会员。随着注册会员日益增多,网站办得有声有色。   2004年2月14日晚上,郭建增发现了这首打油诗后被深深吸引了,便将自己的资料和照片发给了龚海燕。郭建增是内蒙古人,时年32岁,2000年获得中科院博士后学位,留在中科院搞科研。   龚海燕看过郭建增的资料后,发现他就是“世纪佳缘”的注册会员“神经元”,便约他在复旦大学的宿舍见面。郭建增看上去非常阳光健康,性格内敛而沉静,让龚海燕有一种亲切感。   2004年4月7日晚上,郭建增在送龚海燕回复旦大学的地铁上,认真地在她耳边说:“小龙女,嫁给我吧。”因为认识还不到两个月,龚海燕很担心看走了眼,但郭建增却动情地说:“我都32岁了,很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是我唯一的选择。”   第二天,龚海燕坐在郭建增自行车的后座上,到徐汇区民政局花了9元钱工本费,领了结婚证。当天,郭建增给她买了一台1.3万元的笔记本电脑,还开玩笑说:“我送了你电脑,就不欠你求婚的钻戒了!”   婚后,他俩在徐汇区小木桥路段租了一间小屋,算是有了个家。每天中午,他们分别???各自单位食堂吃饭,晚上回家后,龚海燕准备好可口的饭菜,甜蜜地等着郭建增从实验室回来。如很多平常夫妻那样,他们过起了柴米油盐的小日子。   因为是闪婚,他们还没有见到双方父母。2004年暑假,郭建增带龚海燕回内蒙古老家。郭父拿出了1万元见面礼,塞到儿媳妇手里。龚海燕接过见面礼时,并没有注意到旁边的郭建增不高兴了——他觉得妻子根本就不该要老人的钱。当天晚上,他们因为这件事吵了一架。事后,郭建增意识到误解了妻子,向妻子道歉。从此,他们在琐碎的生活中都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都慢慢地知道了对方的底线,矛盾减少了很多。   2005年6月,已硕士毕业的龚海燕更投入地经营网站。随着注册会员急剧增加,她常常要到晚上10点多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累得连话说的力气也没有了。可是她无论回家多晚,都会远远地看到自家的灯在温馨地亮着,而郭建增也在灯下静静地等着她。龚海燕进门后,郭建增就利用自己的医学专长,给她推拿、按摩,让她放松地睡去……   2005年10月,龚海燕从上海到北京发展“世纪佳缘”,在公司附近租了个一居室。每天晚上,相隔两地的夫妻俩都要煲电话粥。每个周五晚上,郭建增会坐火车从上海到北京,周日晚上再回上海。他们分居两地的生活,也依然充满甜蜜。   丈夫就是遮风挡雨的港湾   郭建增每次回上海后,龚海燕独自在京生活会觉得害怕,于是每天晚上,她都要在门后面抵上一堆椅子和一桶水。她一个人也懒得做饭,天天叫外卖。厕所堵了,水龙头坏了,对她来讲,更是折磨人的事情。   2006年5月,一个周末的晚上,因为火车晚点,郭建增到北京后已经凌晨1点了。来到妻子的栖身之所,龚海燕为他开门时,郭建增听到她在屋里咚咚地移动着东西,半天才将门打开。一进屋,郭建增便看到门旁有椅子,还有重重的一桶水,他心疼地将妻子揽进了怀里……   那天晚上,有了丈夫的陪伴,龚海燕香甜地进入了梦乡,但郭建增怎么也睡不着。想到妻子白天东奔西走,晚上还要孤苦伶仃地担惊受怕,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他非常难过。2006年6月,他毅然辞去在中科院副研究员的工作,来到了北京。   郭建增深情地说:“小龙女,红花需要绿叶衬,你是个事业型的女人,需要我来照顾你。我愿意和你共甘苦,我不怕被你的光环淹没……”听着丈夫的肺腑之言,龚海燕觉得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   因为郭建增找工作的面很窄,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他干脆在家洗衣做饭,承担起家务。龚海燕将工资卡交给郭建增,让他掌握“财政大权”。   2006年10月初,为了让龚海燕增强体质,郭建增陪她跑步锻炼。每次跑步回家后,龚海燕都会气喘吁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