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对宋代妇女贞节观影响
“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对宋代妇女贞节观影响
摘要:北宋理学家程尹川说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被南宋理学家朱熹推广后,逐渐被以后各朝统治者和一些道学家所利用,成为束缚妇女的工具。然而,宋代妇女改嫁普遍,甚至法律中有一些利于妇女改嫁的规定,以及从宋代话本小说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影响来看,可以看出宋代妇女的守贞观淡薄,所以北宋理学家程尹川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对宋代妇女的贞洁观影响不大。
关键词: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宋代妇女;贞洁观;淡薄
宋代是中央专制集权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也是理学产生并确立的时代。北宋理学大家程尹川(即程颐)在其门人所著的《二程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而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他意思是,从伦理道德角度看,男人娶寡妇为妻,是一种失节行为;寡居的妇女改嫁,也是失节行为。但后来被统治者和一些道学家利用,成为妇女守贞的圭臬。然而,在宋代社会并没有开守贞风气之先。社会上,上至宗室、士大夫阶层,下至底层平民百姓,妇女改嫁仍是极普遍的事。既是程颐在自己实际生活中,也并未实践自己的说教。如程颐侄子死后,其妻王氏改嫁章氏之子,他不曾出面劝阻,只是谢绝王氏的礼物而已;而他的外甥女在丈夫死后,程颐怕胞姊过分悲伤,遂即接外甥女归家,然后再嫁他人。[1]甚至推广其说教“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南宋理学家朱熹也承认,他的做法,“世俗观之,诚为迂阔”毋庸置疑,宋代理学家们的贞节观严格、保守,以及程颐所提倡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经过其他理学家的鼓吹、提倡,对后世影响极大。但人们认为此话在宋代就对妇女贞节观所产生的影响,并认为宋代就是贞节观确立的时代,其实是夸大了理学在两宋社会所起的作用。
一、封建社会的贞节观的实质
在封建社会,属于道德观范畴的贞节观,主要是指女子从一不改、守一而终,是封建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规范。可以说,封建社会的贞节观问题实质上就是妇女改嫁问题。
宋??,首先在宗室中,公主也不乏改嫁者,如宋太祖胞妹秦国大长公主初嫁米福德,再嫁高怀德。[2]再者,宋代明文规定,宗室女子可以改嫁。英宗治平年间,诏“宗室女再嫁者,祖、父有二代任殿直若州县官已上,即许为婚姻”,虽然有限制,如婿家须有二世食禄才可娶宗室女等,但宗室女改嫁毕竟与平民一致了。[2]这些都体现了最高统治者对妇女改嫁的态度及所作所为对整个社会不能不有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对士大夫家妇女改嫁影响极深。如名德众望的大臣范仲淹之子范纯祐早死,有范仲淹做主,将其寡儿媳妇嫁给自己的门生。且其还为其母改嫁淄州长山县朱氏,他本人改名为朱说,直至担任急庆军节度推官,才庆奏朝廷准其回复本性。[3]可以看出,宋代士大夫普遍认为,妇女既寡,无须空守,应及时改嫁。这表现出宋人对封建礼教的某些叛逆精神和对传统贞节观的变革心理,及从宗室到士大夫对妇女贞节要求并不严格。不仅如此,不少宋大夫还争娶有钱寡妇。总的来说,宋代婚姻生活宽泛,贞节观念事实上并没有严格控制人们的婚姻生活。当然,程颐一句与人对话时说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对其时贞节观的影响不大。同样,普通百姓女儿改嫁更是普遍之极。在洪迈的《夷坚志》为例,所载宋代妇女改嫁的事竟达61例之多,其中再嫁者55人,三嫁者6人,改嫁时间可靠者41例,属于北宋的仅4例,属于南宋的多达37例。
士大夫们的言行及社会上婚姻生活的多元化,冲淡了人们的贞节观念,反过来对社会风气乃至封建政治产生了影响,成为全社会淡化贞节观、深化寡妇再嫁风气形成的导向,推动了上层统治者观念的转变,使之最终通过法律的形式贯彻到社会实际生活中。所以在宋代,法律中出现许多有利于妇女改嫁的规定,大多是前代所没有的,这些法律对维护妇女的改嫁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英宗治平年间,诏“宗室女再嫁者,祖、父有二代任殿直若州县官已上,即许为婚姻”宋神宗元丰元年甲午,“诏宗室袒免以上女,与夫离而再嫁,其后夫已有官者,转一官”。[4]这也反映了程颐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对宋代妇女贞节观的影响极小。
二、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史料和社会价值,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
从宋元话本小说中可以看到宋代妇女的贞节观念淡薄。众所周知,南宋著名词人陆游的前期唐婉,因得不到婆婆的欢心,被迫与陆游离婚,后来改嫁。李清照失去赵明诚后改嫁他人。这种现象在话本小说中描绘更多。如《小夫人金钱赠少年》中王招宣府里的小夫人,只为一句话失去了主人之心,后亦改嫁。[5]《李姥告虎》载,荥州李姥,几个儿子相继死去,儿媳全部改嫁。[6]《古今词话》也载“蜀中寡妇,姿色绝美,父母怜其年少,欲议再嫁。”《计押番金鳗产祸》中庆奴先嫁周三,夺了休书后改嫁戚青,后改嫁高邮军主簿李由做妾。[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