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技击、攻防、格斗差异性研究
技击、攻防、格斗差异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4-000-02
摘 要 通过对技击、攻防、格斗三者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对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的描述,攻防仅局限于对施动者意愿的描述,强调施动者意愿。格斗仅仅描述了两人之间发生的肢体行为状态,没有明显的主客体指称。技击不仅描述了两人之间肢体行为状态,也描述了双方的意愿因素。而且相较于攻防和格斗,技击更进一步阐明了动作的获得过程。所以,在描述武术概念中的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时,用技击更合适。
关键词 武术 技击 攻防 格斗
一、引言
技击、攻防、格斗在武术概念中描述人与人之间的肢体互动动作,使用中多有交互指称的现象。刘闯在《对武术概念的再探析》中指出: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规律,组成套路或在规定的条件下遵守一定的规则,两人斗智较力形成的搏斗,以此来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体育运动。曾于久在《武术本质论》中提出:武术是一种以踢、打、摔、拿、劈、刺等攻防动作组成徒手与持器械的套路和对抗性运动。
学者对武术形式的认识分别为搏斗套路、套路和格斗、功法和套路。在意识认识方面都表现为注重内外兼修。说明不同学者在武术形式和意识方面的认识趋于一致。但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技击,攻防,格斗同时出现在武术基质的描述中。如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攻防动作、格斗动作。其中可以看出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被同时描述为技击、攻防和格斗动作。在此技击,攻防,格斗同时阐释武术中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都出现在武术基质中。那技击、攻防、格斗有什么异同?我将展开论述。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供较充分的背景。
(二)逻辑推理法。
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等逻辑方法得出本文观点。
三、技击、攻防、格斗的解释
(一)攻防
攻,《说文》中指击[1]。是人按照事先设计、为达到特点目的而进行的敲打,是对事物进行加工和整治,其动作特点是连续地、反复地敲击,最后结果是改变了对象的特点、属性或形态。攻的对象本为具体的事物,例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引申之,对象为病,是治疗义。如《墨子兼爱上》:“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如对象为学业,为钻研义。如韩愈《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等等。攻的所有引申义均蕴含治理的意思。
防,《说文》中指堤[1]。是拦水工程,主要指阻拦水的去路、提高水位的工程。这在防的动词用法中表现的特别清楚。左传《昭公三十年》:“逐伐徐,防山以水之”。又《襄公三十一年》:“(防人议政)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防山之水是借助山势筑起拦水坝,提高水位,利用水去淹没徐德城郭;防川是筑起拦河坝,拦住水的去路。正因为如此“防”的引申义产生了防卫、抵挡诸义。《辞海》对防的解释为“防,防备、防守”,攻防二者连用,更侧重于物得因素的指代。如果用来表示动作的特性,则侧重于对施动者意愿的描述。
(二)格斗
斗是指两人徒手或持器械打架称斗。斗的双方一般都是对等的,是双方对打,没有进攻一方和防御一方之分。格是佫的借字。佫指来的意思,拒之不使来称佫,多借格来表示。在相殴击的意义上,和斗连用时,相当于斗[1]。所以,格斗一词所表示的是两人徒手或持器械打架,双方没有进攻一方和防御一方之分。
(三)技击
技,《说文》中指巧,技源于肢,它主要是指人手得技能,各种经过训练、学习获得的特有能力都可以称为技[1]。所以,技击二者连用所表示的含义为这种行为使用的动作是经过训练得来的熟练的动作。
击,在《古词辨》曰:击是将一定的力量强加到其物。击围绕击的力量轻重,程度深浅、方式变化上引申。向轻浅引申为打节拍,如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向深引申为碰撞义,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持其壁,睨柱,欲以击柱”;更重为斩杀,如国语《楚语下》:“诸侯宗庙之事,必射牛、刲羊、击豕”。可见在击发生情景中,必然存在着一个受击的客体,也只有这个客体的存在才能满足力量的强加。注释中“齐人以勇力击斩敌”击的客体是“敌”,击的目的是“斩”即杀的意思。在这里有一个大前提:士兵面对敌人的时候,干的是“杀贼救命本身上贴骨的勾当”。你武艺髙决杀了贼,贼如何又会杀你,你武艺不如他也决杀了你。在这样的前提下,击只能是斩杀之意。
1.技击的传统性
技击在古代作为一种格斗技术而存在,无论少数人之间的搏斗、较艺,还是大规模军事阵战中的厮杀,都离不开技击术。“齐人以勇力击斩敌,号为技击”,理解的关键是勇和击的理解[2]。《墨经》中特给勇下了一个定义:勇,志之所以敢也,是指人的意志敢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