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网络流行语分类理据和翻译策略
中文网络流行语分类理据和翻译策略
摘 要:网络流行语,即互联网上流行的用语,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随着这些词语的与日俱增,网络流行语成为一种年轻化的文化象征。本文从中文流行语本体造词和借用外语造词两方面对中文网络流行语进行梳理,发现其分类理据涉及修辞、语音、造词等三个层面。通过在此基础上的应用探究进一步发现,对中文网络流行语进行翻译时,应针对不同范畴类型,分别采取直译、意译和音译等区别性策略。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范畴分类 翻译策略
一、前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特别是像微博、人人、猫扑等一些网络社区出现以后,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其种类繁多、层出不穷,可以说已经融入了日常社会生活语言中。同时,一些网络流行语词典应运而生,如易文安先生编著的《网络时尚词典》(2000),还有许多网友自行收集编辑的《金山鸟语通》(2003)等。此外,语言学界的学者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中国第二本网络语言辞典就是由语言学教授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2001)。
网络流行语与我们日常学习的语言不同,前者是运用于网络的特殊语言形式,更确切地说,它是狭义上的与网络有关的习惯用语以及具有特殊形式或特定含义的用语及语符(康义,2011)。因信息高速的传播,网络流行语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但是网络流行语缺乏系统的、体系化的、明确的分类,以致于难以对其意思进行准确地翻译。因此,探讨网络流行语的范畴理据以及翻译策略至关重要。
我们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研究,通过对新浪微博、人人网以及猫扑网上的消息、日志、状态等方面的了解,收集与整理了100多个具有代表性、流传较广并且已融入日常用语的网络流行语,建立了小型语料库。如:“(不)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我勒个去、(un)gelivable、闹太套、亚克西亚克西、羡慕嫉妒恨、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煤超疯、苹神马、盆友、妹纸、尼玛、坑爹、伤不起、胖纸、有木有、TX、JMS、RP、3Q、阿里噶到 过塞利马苏、886、囧、==”等。
面对如此庞大的网络流行语体系,如何理清头绪以及如何分类是不可??避的问题。尽管目前出现了一些流行语分类讨论,但这些研究大多从功能意义上将它们进行划分,如:称呼语、问候类、别称类、发泄类、动作类、其它类等。这种分类导致有许多词语很难找到其真正的归属,如“874(扇耳光)”既可分为动作类也可归入发泄类。又如“砍柴(表:cant I)、给力、弓虽(强)”等都属于其他类,这也是不合理的,这些词语所表示的意义中没有相似之处。类似于这三个词语的其他流行语还有很多,这就使得其他类的队伍显得过于庞大了。截止目前,学界鲜有对网络流行语进行范畴分类及其翻译策略的探讨。本文欲从中文流行语本体造词和借用外语造词两方面对中文网络流行语进行梳理,并从修辞、语音、造词三个层面来探讨中文网络流行语的构建理据,在此基础上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初步探究。
二、中文网络流行语的分类理据
对本研究所建立的语料库中的网络流行语进行数据整理和归纳,发现可分为汉语本体造词和借英文造词。比较明朗的分类方法是三分法,即将其分成修辞法、语音法和造词法。
(一)修辞法
1.借代
借代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现代汉语词典》)。如“楼上的,楼下的,纯净水(指无任何内容的灌水)”等。
2.隐喻
隐喻,又称暗喻。其构成方式是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喻词“如、像”之类,而是用“是、成为”等动词来联系,有时连动词也不用(《现代汉语词典》)。常见隐喻网络流行语有“恐龙,菜鸟,灌水,飘过”等,较早形成的网络流行语大多都运用了隐喻的修辞方法。
3.夸张
夸张原指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现代汉语词典》)。这种语言能够非常直观地表达出网友的心情和想法,夸张的渲染,增强了语气,显得有力。如“雷(表:惊吓)、晕倒(表:无法理喻到了极点)”等。
(二)语音法
1.汉语谐音
汉语谐音就是用汉语中近音词代替原词。其中又可分为三类:一种是汉语普通话的谐音。如“果酱(过奖)、斑竹(版主)、神马(什么)、肿么办(怎么办)”等;另一种是方言与汉语普通话之间谐音。如“表(不要)、粉(很,由闽南方言演变)、有木有(表:有没有,出自河南、山东方言)、好康(好处,源自闽南话)”等。还有一种是数字谐音法。即利用阿拉伯数字在汉语中的读音和某些汉字读音相谐音,制造新词句。如“520(我爱你)、886(拜拜咯)、520320179(我爱你想爱你一起走)”等。
2.外语谐音
外语谐音指使用近音字词(包括阿拉伯数字、英语字母)音译外语(如英语,日语,韩语等)指代原外语字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