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PPT
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细胞膜是半透膜,所以正常尿液不含蛋白质。 透析:是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的方法。 可用于纯化蛋白质。 (三)蛋白质的沉淀 概念: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沉淀。 常用的沉淀方法 ①盐析法; ②有机溶剂沉淀法; ③某些酸类沉淀法; ④重金属盐沉淀法。 1、盐析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和氯化钠等),可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并中和电荷,从而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盐析。 作用机制: 中和电荷的同时破坏水化膜; 常用的中性盐:硫酸铵、氯化钠、硫酸钠等。 盐析时,pH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效果最好。 盐析沉淀蛋白质通常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用于蛋白质的分离。 蛋白质颗粒的表面电荷和水化膜 + + + + + + +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 - - - - - - -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在等电点的蛋白质 + + + + + + + + 带正电荷的蛋白质 - - - - - - - - 带负电荷的蛋白质 不稳定的蛋白质颗粒 酸 碱 酸 碱 脱水作用 脱水作用 脱水作用 沉淀 2、有机溶剂沉淀法 用有机溶剂:酒精、甲醇、丙酮, 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膜。 3、某些酸类沉淀法 黄酰水杨酸、三氯醋酸、浓硝酸、苦味酸、磷钨酸、鞣酸等,与蛋白质的正离子结合成不溶性的盐而沉淀。 此法应调整pH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往往引起蛋白质的变性。 应用:临床上可用这些酸类检查尿蛋白等。 4、重金属盐沉淀法 此法常引起蛋白质变性。 应用:抢救重金属中毒的病人。 (四)蛋白质的变性 1、概念:在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降低以致丧失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① 物理因素: 高温、高压、紫外线、X射线、超声破及强烈震荡等。 ② 化学因素: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有机溶剂等。 2、引起变性的因素 变性的本质: 破坏非共价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变性后的性质改变: 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及易受蛋白酶水解。 复性: 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 变性的蛋白质易于沉淀,有时蛋白质发生沉淀,但并不变性。 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蛋白质变性后的絮状物加热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此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五)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紫外吸收:酪氨酸和色氨酸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 最大吸收峰在280nm波长处,利用此特性,可测定蛋白质的含量。 呈色反应: ①双缩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 ②与酚试剂反应生成蓝色化合物。 ③在酸性溶液中可与染料“考马斯亮蓝”产生颜色反应,由棕红色变为蓝色。 二、蛋白质的分类 (一)按分子形状分类 1、球状蛋白 分子形状接近球状或椭圆状,分子的长短轴之比小于10,多为可溶性蛋白。 2、纤维状蛋白 分子形状类似细棒或纤维状,分子的长短轴之比大于10,一般不溶于水,多为结构蛋白,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更新较慢。 (二)按组成分类 1、单纯蛋白质: 其水解产物仅为氨基酸,没有其他产物。 2、结合蛋白质:由蛋白质与非蛋白部分组成。 ⑴ 核蛋白:辅基为核酸。 ⑵ 糖蛋白:辅基为糖类,如唾液中的黏蛋白就是由粘蛋白就是由粘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⑶ 脂蛋白:辅基为脂类,是各种生物膜的主要成分,如血浆脂蛋白,与脂类的消化、吸收和动员利用有关。 (三)按溶解度分类 可溶性蛋白质、醇溶性蛋白质、不溶性蛋白质 (四)按功能分类 酶蛋白(生物催化剂) 调节蛋白(代谢调节—激素) 运输蛋白 结构蛋白 受体(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 防御蛋白(免疫保护) 第四节 核酸的化学 目的与要求: 掌握:①核酸的分子组成; ②核酸的分子结构。 了解:①某些重要的核苷酸。 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学组成;两类核酸分子组成异同; 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主要化学键; DNA右手双螺旋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 mRNA、tRNA的结构特点; 难点:DNA的空间结构 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组成单位的生物大分子,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 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类。 一、核酸的分子组成 碱基: 戊糖: 磷酸: 嘌呤碱、嘧啶碱 核糖、脱氧核糖 (一)核酸的基本成分 元素组成:C、H、O、N、P(9~10%) 1、戊糖: D-核糖(RNA)、D-2-脱氧核糖(DNA)。 2、含氮碱 嘌呤碱:腺嘌呤(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西省煤矿企业一线从业人员运输类题库750题(附答案).doc VIP
- 2025年中国天然植物提取物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docx
- 2020年广东高考物理试卷真题及答案 .pdf VIP
-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九 遇到相似怎么作辅助线.docx VIP
- 标准图集-05SFJ05 防空地下室室外出入口部钢结构装配式防倒塌棚架建筑设计.pdf
-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探析.docx VIP
- 2020年广东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2012年报员关资格全国统一考试大纲.docx VIP
- 2020年广东高考生物试卷真题及答案.pdf VIP
-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辅助线专题复习讲义:专题十一 遇到圆怎么作辅助线.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