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山西《教育心理学》(中学)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学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5种因素① 学生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② 教师③ 教学内容学与教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 教学环境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2)3种过程① 学习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 教学过程③ 评价/反思过程5种因素影响3种过程,3种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总论 学生与学习心理 教学与教师心理。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教育心理学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l924廖世承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生心理发展有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通常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 (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1 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1)少年期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相当于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 十四五岁至,相当于高中时期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于关键期 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①②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③不能进行抽象运算④思维不具可逆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标志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能进行逻辑运算、群集运算,但仍需具体事物支持(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一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 ④可逆与补偿 ⑤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维果斯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6.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前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①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②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其他3个阶段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任务,给出了解决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阶段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因势利导,对症下药。(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①家庭教养模式②学校教育③同辈群体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含义 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班语言绘本《章鱼先生卖雨伞》PPT课件(原版有声动态).pptx
- 大学毕业设计 汽车悬挂系统设计.doc
-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快乐读书吧《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pptx VIP
- 2023年故宫博物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蒸汽爆破法制浆的研究进展 .pdf VIP
- 幼儿园园本培训课件.pptx VIP
-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汉办预测卷二.docx
- JB_T 14047-2021CN超超临界汽轮机用ZG13Cr9Mo2Co1NiVNbNB耐热钢铸件 技术条件.pdf
- 深入贯彻学习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教育测试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