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观园讲解词.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观园讲解词

大观园解说词 李梦莉 1、大门: 2、曲径通幽: 3、沁芳亭: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座桥,建在沁芳池上,桥上有亭,称为“沁芳亭”。桥四通八达,是出入大观园所必经总路。《红楼梦》中的人物经过沁芳亭桥约有十八处之多。 沁芳桥是座三孔石桥,横跨在碧池之上。桥上建有凉亭名沁芳亭,桥亭造型秀美。在小说中,“老祖宗”贾母常携宝玉、黛玉众姐妹来此游玩欢聚。 宝黛共读西厢就是在沁芳桥边的桃树下。 “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大观园内各处的楹联匾额均为贾宝玉题写。 4、潇湘馆:与怡红院遥遥相对,是黛玉的住所。此处为元春归省时“第一行幸处”,赐题匾额“有凤来仪”。住进大观园时黛玉自己选定的,因“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得幽静”。宝玉听了拍手笑道:“正和我的主意一样,我也要叫你住这里呢。我就住怡红院,咱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 潇湘,引用舜的潇湘二妃娥皇、女英命名。潇湘馆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竹子,“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一片翠竹环绕”。翠竹,象征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可贵品质,高洁中带着儒雅,含蓄里透着活力。黛玉的诗号“潇湘妃子”,正是这样一种高贵而自然脱俗,婀娜而风姿绰约的魅力。她在这里伴随着修竹、诗书、幽怨、孤独和泪水,度过了一生。?? 5、秋爽斋:院内正房三间,因探春素喜阔朗,不曾隔断。前有芭蕉,后有梧桐,元春归省时赐匾额“桐剪秋风”。“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显示了三小姐的个性和身份。这里不像小姐的绣房,而像书生的书斋。 6、蓼风轩、暖香坞:暖香坞、蓼风轩的命名从“坞”从“蓼风”,说明它们也是临水建筑春院的西夹道门(惜春院包括暖香坞和蓼风轩)芦雪庵、藕香榭、暖香坞、蓼风轩等建筑,一字排开在中央水池的南岸藕香榭是盖在水池中的敞厅,四面有窗临水,左右有回廊,跨水接岸,后面有曲折竹桥,与凸碧山庄隔河遥遥相对,沿河岸东行可通山庄下之凹晶溪馆。湘云曾在此请客,赏桂花设螃蟹宴,开菊花诗会;李纨、湘云等人曾在此吃鹿肉,众人即景联诗贾母两宴大观园在大观楼东飞楼缀锦阁摆酒时,曾命小戏班在此水亭吹打。大观园里的稻香村,被宝玉说得一无是处。说它无自然之理,背自然之气,简直成了穿凿扭捏的怪物。这不正好表现了李纨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青年丧偶后的变态性格吗?李纨出身名门,青春丧偶,心如死灰,唯知侍亲教子,哪里来的自然之理、自然之气?在花簇锦绣的大观园中,出现一座“泥墙围护,稻茎掩覆”,“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的稻香村,不正是居于荣华富贵之家,“篱茅舍自甘心”的李纨性格的最好写照吗在园西南部的蓼溆一带,与潇湘馆相距不远。迎春奉元春之命进大观园后,即居于此处的缀锦楼,所以开海棠诗社起别号时,宝钗说“他住的紫菱洲,就叫他菱洲”。邢岫烟在大观园时也住于此。迎春出嫁后,宝玉天天来此徘徊。 蘅芜苑是天上神仙洞府的象徵,是“山中高士”们修真养性的地方。这一构思,把宝钗行为豁达,与世无争,安份随时,不流于俗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蘅芜苑是大观园中最有特色的一座庭院。它外观简朴,质地高级。一眼望去,清凉瓦舍,水磨砖墙,无趣得很。进得门来,迎面是一块插天大山石,院内有各种香草,一株花木也无。室内则绿窗油壁,如雪洞一般。表面看来,院内外素净无华,甚至近于简陋;实则大谬不然!水磨砖墙,俗称干摆,是一种最讲究的墙体。表面呈灰色,平整无花饰。山石以大者为贵,插天大山石更是山石中的珍品。香草无艳丽花枝,但比花卉名贵得多。油壁,指一种用精制的桐油反复涂刷过的木壁。这种木壁,需用优质木材制作,涂刷也很费工,是一种高级作法。外观朴素、无色。如此庭院,正是“人谓装愚,自云守拙”,外拙而内秀的宝钗的人品和性格的最好说明。“淡极始知花更艳”,可用来形容宝钗,不是可以同样用来形容蘅芜苑吗第一个故事是贾母在凸碧山庄中秋夜宴。这次夜宴是贾府从没落走向衰亡的转折点。酒未开酹,贾母便叹息人少。宴会进行得冷冷清清。自始至终笼罩着一层“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气氛。   第二个故事是黛玉湘云在凹晶溪馆夜深联句。凹晶溪馆的景色本来荒凉,更兼夜深人静。黛玉湘云的联句诗中,一再出现“更残”、“漏涸”、“酒尽”、“笑寂”、之类“颓丧”、“凄楚”的句子,联句的最后两句,把“颓丧”“凄楚”的感情推向高潮。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全诗所渲染的意境,真有如“寒塘冷月”,凄凉冷淡品茶,品好茶,会品茶,妙玉的“三杯论”。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曹雪芹笔下的妙是以杯数来区分喝茶的雅俗,“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妙玉的话“可谓一语中的,惟妙惟肖地道出了饮茶的方法之分。”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