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安塞腰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案例安塞腰鼓

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安塞腰鼓 杏林初中 王改玲 现记录《安塞腰鼓》的教学片断,以期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案例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画面导入后。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以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边朗读边思考。 学生1:老师,我找到两个——“豪放的安塞腰鼓”、“壮阔的安塞腰鼓”。 学生2:我也找到了——“有力的安塞腰鼓”。 学生3:“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 教师趁机鼓励学生:我想同学们一定还能找到更多更好的词、句子来修饰、评价安塞腰鼓。 在老师期待的目光中,学生们表现得更为积极,纷纷动笔尝试着、思考着…… 2分钟后,80%的学生脸上写着胜利者的得意与自信,而其他同学有的还在凝神思考,有的写了划,划了写,还有两名同学坐不住了,悄悄偷窥邻座的本子……  教师趁机插话: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向周围的同学请教。 教室里顿时失去了已有的平静……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全体同学要求强烈,无奈,教师只好请先举手的两名同学上台。结果如下: “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 “奇伟磅礴的安塞腰鼓”;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 师:既然大家都对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评价,那么你觉得安塞腰鼓美吗? 学生齐答:美。 师:那好,咱们分组找一找,看它美在哪里?请各小组进行寻美点比赛,并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大部分同学受上一环节启发,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小组同学跃跃欲试,“目无尊师”地争论起来。 5分钟后,教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各小组同学情绪高涨,争当小组发言代表。发言摘要如下: 1、“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2、“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3、“变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 …… 一番交流之后,我仍习惯地问: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想法? “有”,A同学站了出来,“老师,我突然有一个想法。” 师:是吗?快说出来给大家听听。 A同学:我们能不能像前几天改写古诗那样,将这篇文章改为诗来读呢? 师:这个想法非常好,很有创意,你能具体说说吗? A受到鼓励后,非常自信的读起了他改写的诗。 A:我改写的是第7段,请大家多多指教——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面对这一改法,个别同学似有所悟,多数同学则面带困惑。 师面向全体同学:这样改好不好呢? 大部分同学摇头表示不解,只有个别同学应和着。面对同学们的不解,A同学顾不上征求老师的许可就迫不及待地开讲了:将这段文字改为诗后,我们就可以从中去体会、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美、节奏美,这也是我们应寻找的美点之一。 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学开始喊开了:原来这样啊,我们也能改,保证比他改的好! 教师此时顺水推舟:同学们按这种形式是否可以创作出更好的诗句,找出更多的美点呢? 面对新鲜的样式,同学们热情更加高涨。 生1:我改9~12段…… 生2:我改25~27段…… 生3:我改第23段…… 有的同学边说边比划着…… 此情此景,我已没有一点插话的空隙,我成了一名十足的看客。 二、反思 本案例选自我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整个过程自然、贴切。教师三言两语就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这不正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追求的吗?说老实话,上课之前,我既没有刻意去设计每个教学细节,也没有奢望能达到一种怎样的境界。因此,就这堂课本身的设计来说,它绝非完美无缺。之所以把它记录下来,目的是想求得各位同仁的评判和指教,进而探讨出一种真实、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互动—探究教学方法。 对于A同学的改诗主张,用替换文学体裁的方法品读文章,我把它视为一种“独创”,这种“独创”及其同学们的发言,着实让我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同时也给了我三点启示: 1、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出现新颖、独特的想法。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提前预见并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随时可能出现的教学意外,以做到适时引导,有效控制。 2、学生的创造需要有教师的及时调控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尝试、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选择为依托;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