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影像诊断课件脑肿瘤
四 疾病诊断
; (一) 脑肿瘤
分类:
(一)按来源分类:包括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
(二)原发性和转移性;
(三)良性或恶性;
(四)按部位分,幕上、幕下、鞍区、桥小脑角区,等; 颅内肿瘤发病情况在小儿与成人不同。婴儿及儿童期以幕下肿瘤常见,其中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发生率较高。成人中约70%的颅内肿瘤位于幕上,中年人最常见为胶质瘤和脑膜瘤,老年人则最常见为脑膜瘤和转移性肿瘤。临床表现因肿瘤类型和部位不同而各不相同。;临床症状和体征;胶质瘤(glioma)
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属脑内肿瘤,占颅内肿瘤40%。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等,最常见者为星形细胞瘤。
;1.星形细胞瘤(astracytoma):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30%—35%,成人多发于大脑半球,儿童多见于小脑。
临床与病理
肿瘤按细胞分化程度不同分四级:Ⅰ、Ⅱ级偏良性,边缘较清楚,Ⅲ、Ⅳ级为恶性,多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脑质分界不清,肿瘤常有囊变,囊内有肿瘤结节,易发生坏死和出血,血管形成不良,可见钙化。
?;影像学表现;(2)Ⅱ-Ⅳ级肿瘤:
平扫,多为等、低、高混杂密度或呈囊性变,有斑点状钙化或瘤内出血,边界不清,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明显,因肿瘤破坏血脑屏障而强化明显,多为形态不规则、厚度不一致的强化环,可见壁结节强化,也可呈弥漫性强化。
;平扫;;;;;恶性胶质瘤CT表现;;3.MR表现:
(1)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T1加权呈低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信号强度均匀,由于血脑屏障受损轻,水肿轻、占位效应轻,肿瘤无强化或强化轻。
(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发生间变,细胞密度及多形性增加,肿瘤血管增多以及瘤内大片坏死、出血而占位效应明显,水肿广泛,血脑屏障受损重,肿瘤T1加权呈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间杂更低、更高信号,T2加权混杂性高信号,肿瘤坏死灶和灶周水肿信号,强化明显,坏死灶不强化。恶性度越高,T1和T2值越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三脑室后部胶质瘤;右颞恶性星形细胞??;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右顶)恶性胶质瘤MRI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影像学资料,大多数肿瘤可以定位,80%可作出定性诊断。
;2. 脑膜瘤(meningioma)
占颅内肿瘤15%—20%,中年女性较多。
临床与病理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粒帽细胞,多居于脑外,与硬脑膜粘连。多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位于脑室内。组织学分为脑膜上皮型、纤维型、过度型、沙粒型和血管瘤型。
;[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平扫(1)肿瘤呈均匀高密度(占75%)、等或低密度,边界清
(2)沙粒样钙化或不规则钙化
(3)邻近骨质增生或破坏
2、增强扫描:肿瘤90%均匀一致强化,10%—15%呈不典型环状强化。
;脑膜瘤CT平扫+强化;;右额脑膜瘤(动态CT增强扫描,呈典型的脑膜瘤曲线);;;MR表现:
1、平扫:脑膜瘤在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少数呈等或稍低信号;脑膜瘤附近脑皮质和脑白质内移;脑瘤周围水肿可有或无;肿瘤周围见包膜呈环形低信号;
2、增强扫描:呈中度以上强化,邻近脑膜强化称为“脑膜尾征”,具有一定特征。
;脑膜瘤;;脑膜瘤;脑膜瘤;[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影像学表现,结合脑膜瘤的好发部位、性别和年龄特征,容易诊断,少数不典型的脑膜瘤,需与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脓肿等鉴别。;;;脑膜瘤钙化;顶叶脑膜瘤;3、垂体腺瘤;[临床与病理]
分为有分泌激素功能和无分泌激素功能两类,
垂体腺瘤属脑外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向上生长突破鞍膈侵及鞍上池。较大的肿瘤因缺血或出血而发生中心坏死或囊变。偶可钙化。;[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1.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
(1)垂体高度异常:垂体腺瘤40.0%~81.5%有垂体高度增加,但是垂体正常高度(男7mm,女9mm)这一标准难以被普遍接受。因为正常高度的垂体内发现微腺瘤也并不少见。
; (2)垂体内密度改变:快速注射对比剂后迅速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密度或高密度。因为垂体无血脑屏障,注射对比剂后,对比剂进得快、去得快,而肿瘤的血供不如垂体丰富,对比剂进得慢、去得也慢。肿瘤低密度是由肿瘤液化、坏死和纤维化所致。鞍内垂体腺瘤的强化形式包括有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局限低密度、未见异常密度。
; (3)垂体上缘膨隆:垂体微腺瘤78.3%~84.2%的病例可出现垂体上缘膨隆。冠状扫描,膨隆可以居中,偏侧更有意义。少数病例垂体上缘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开电大学习网《药剂学》形考任务答案1-3答案.pdf
-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五年级上植树问题课件(共17张PPT).pptx VIP
- 以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PPT(附领导讲稿).pptx VIP
- Q_370100RFSJY002-2019人防工程设计指南(医疗救护工程专集).pdf VIP
- 空气压缩机的设计毕业设计.pdf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连除问题.ppt VIP
- 《教育新理念》.doc
-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doc VIP
- 【中村留精密】wt-150ⅱ.pdf
- 《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PPT学习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