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东县98年度海洋教育教案
台東縣98年度「海洋教育教案」
海洋教育課程設計主題: 都威溪踏查
主要的主題軸:
實施時機 融入社會領域與彈性時間 教學設計背景與理念說明:
博愛國小位於成功鎮北端,倚山傍水,且緊鄰都威溪,而社區的居民與學生生活,跟海洋的關係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社區的居民常常從事漁業活動;博愛的學生更是大海的孩子,常常在假日游泳、戲水。
都威溪位於台東重安部落,附近海域豐富獨特的水域資源,也孕育了多樣的人文資源,1-2-2 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8-2-1 舉例說明為了生活的需要和問題的解決,人類才去從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B-3-1 能具備良好的聆聽素養。C-2-2-8 能具體詳細的講述一件事情。1-2-1能聽懂族語有關生活的用語。1-2-5能具備族語聆聽之正確態度與方法。1-2-2 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2-1-1 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2-2-1 能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3-2-2 能主動親近並關懷學校暨社區所處的環境,進而瞭解環境權的重要。3-2-3 了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對環境的態度及行為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口頭評量:
1.都威溪源自於哪裡?
2.都威溪流入哪裡?
3.能說出兩者海岸的石頭的差別?
4.都威溪有哪幾種特殊的地貌?
5.為什麼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各有不同的景觀呢?
6.都威溪河口與三仙台的海岸輪廓有何差異?
7.兩者海岸的生物種類有哪些?
8.都威溪屬於哪類型地質生成?
(結束)
教師自行設計都威溪影片,及學習單。
教師設計「海岸大搜查」簡報
「認識都威溪」學習單
5分
5分
30分
20分
20分
能踴躍發表
能專心聽講
能專心聽講
能參與討論
能踴躍回答
能專心聽講
能正確回答 教材 都威溪影片、海岸大搜查(簡報) 學習單 認識都威溪
教學流程 第三、四、五節 具體目標 教學步驟 教學資源 時間 評量方式
學生能描述不同地區居民的生活方式
學生能了解居住城鎮(縣市鄉鎮)的人文環境與經濟活動的歷史變遷
學生能說出引水捕魚所需要漁具及方法
學生能舉例說明為了生活的需要和問題的解決,人類才去從事科學和技術的發展。
學生能認識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基本的生態原則
學生能實際操作引水捕魚的流程 壹、準備活動
姑婆芋、竹畚箕、魚藤、魚簍、水桶、鋤頭或鏟子、魚筌及三角網。
貳、引起動機:
一、在上兩節課中,學生已認識兩種
不同海岸生態環境之差異,並選
定家鄉溪流環境與居民生活習性
的關係,做更深入探討。同時,
連結社會領域學過的家鄉產業-
漁撈工具與方式。
二、教師展示器具,藉此詢問小朋友
有沒有看過或使用過(舊經驗),
並說明本課程的主要目標~認識
引水捕魚器具及物品並知道其用
途。
參、發展活動:
介紹引水捕魚器具及物品的名稱及其用途:用實際的器具加以一一解說。
一、漁具介紹
1.三角網:置於河道中缺口處,捕撈魚兒。也可單獨使用。
2.魚筌:置於溪水中,裡面放置誘餌,捕撈蝦蟹。
3.魚簍:綁在腰際,用來裝置捕獲之魚獲。
4.鏟子:鏟土用,用來阻斷河道,填補石頭中的縫隙。
5.竹畚箕:裝挖起的砂石
二、其他
1.魚藤: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时工劳务合同范本(2024版).docx
- 湖北工业大学2023-2024学年第2学期《高等数学(下)》期末试卷(A卷)附标准答案.pdf
- 河道开挖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84页).docx VIP
- 111正弦定理第二课时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pptx
- 2025年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中考一模物理试题附参考答案.pptx VIP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题卷(附答案详解).docx
- 风机吊装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docx VIP
- 弥尔顿《失乐园》作品简介课件.ppt VIP
- 儿科学课件: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完整版.ppt VIP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活动指南(2021年版)文字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