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联空降兵旷世之举“人马座”空降试验大揭秘
苏联空降兵旷世之举“人马座”空降试验大揭秘
由儿子完成的壮举
1973年1月5日,苏联红军王牌——第106空降师所属图拉靶场迎来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其中包括空降兵主官及国防工业部的领导们,带队的是空降兵司令员V.F。马尔格洛夫大将和副司令员I.I·利索夫将军。他们是来观摩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车同降”试验,如果这次试验成功,将极大提高空降兵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机动与打击能力。列昂尼德·扎夫里洛维奇‘祖耶夫中校与亚历山大·马尔格洛夫上尉(空降兵司令员之子)将成为世界空降兵历史上直接搭乘战车同步伞降的第一人。
在现场,防止意外的医疗分队准备就绪,其他试验前的准备工作也陆续结束。祖耶夫被任命为BMD—I伞兵战车车长兼驾驶员,马尔格洛夫任炮手,工作人员再次检查了包括伞降系统在内的重要装置。从早晨开始,天空一直笼罩着云团,不太适合飞行,直到中午,从地面至天空的能见度才达到500米,安-12B运输机要在800米高度将载有乘员的伞兵战车投下,原定计划里还有一架安-12B对整个空降过程进行航拍,但因天气条件被迫取消。由于不愿继续等待下去,指挥员决定在现有天气条件下开始试验,乘员钻进战车,里面有为他们专门制作的分体座椅。战车开进安-12B运输机舱内,飞机很快爬升到800米高度,在靶场上空转悠了一周,约半小时后进入指定的空投区域。天气却在慢慢变差,能见度下降到600米左右,地面风力达5米/秒,好在空投前的最后一刻,天气条件终于达到了预定要求。
马尔格洛夫大将强忍着内心的激动,目不转睛地盯着空中。就在半小时前,他还轻松地坐在即将空投的战车中,旁边是他的儿子,但此刻儿子却在离自己头顶几百米的地方等待“人车同降”。这一试验是他朝思暮想的夙愿,如今就要由自己的儿子完成了!
宁背处分,坚持试验
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基于大纵深作战理论,苏联国防部把空降兵当作战略预备队进行重点建设,当时苏军保持着世界最多的空降兵数量——20万人,几乎是其他国家空降兵数量的总和,而且苏联空降兵的技战术建设也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经过多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证明,空降部队在指定地域的集??时间极为重要,即便是最顺利的情况下(空降兵及其搭乘的伞兵战车着陆地点非常接近)也需要30分钟,如果在夜间或能见度较低的情况下则需要3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不仅不能使空降兵发挥突袭作用,还容易置他们于非常危险的境地,—旦敌人快速反应过来的话,武力薄弱(没有战车)的空降兵几乎没有任何防卫能力,这一缺陷早在1942年维亚济马空降战役中暴露无遗,当时苏联空降兵第4军万余人分两次伞降到德军后方的热拉尼耶地区,任务是切断维亚济马西面通路,却因为伞降区域过大,人员和装备无法迅速收拢集结,结果形同散兵游勇的苏联空降兵们几乎是拿性命去和纳粹坦克搏斗,最终导致战役失败。如果实现人车同降的话,空降兵落地后便可迅速投入战斗,并可以为整个空降战役行动提供火力支持,还可在较短时间内到达指定地域。
1969年,尽管要面临极大的风险和责任,苏联空降兵司令员马尔格洛夫还是在国防部高级部务委员会上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要求进行部队试验。试验的风险确实比较大:谁也不知道在与重量庞大的伞兵战车同降时乘员组会受到何种冲击;尽管战车所用的伞降平台的降落伞打开成功率为99.5%,但还是比单兵降落伞低了一些(后者为99.7%)。如果出现不测的话,将有一大批高级军官被免职。
第一个响应马尔格洛夫号召的是祖耶夫中校,他是梁赞空降兵高等军事学校伞降勤务军官。祖耶夫狂热地投入到这项试验中,他首先给自己制作了一把特殊的座椅,它由坚硬的钢板与25毫米厚的钢管焊接而成,座垫与靠枕表面是柔软的毛皮,内部是氨纶填充物,空降人员必须躺着被皮带固定在座椅上。祖耶夫在苏联空降兵制式的BMD-1伞兵战车中央位置安放了两副这样的座椅,并特意向车体出舱口靠拢,一旦降落过程中伞降系统失灵,空降兵可以从车内爬出来,使用随身携带的单兵降落伞着陆。在前期试验过程中,为了模拟降落过程,祖耶夫打算将放有特制座椅的伞降平台挂在普通吊车上,然后从几米高处投下。在一瓶伏特加酒的诱惑下,一位相识的吊车司机同意在工作之余帮助祖耶夫进行试验,最初从1.5米高处向坚硬地面扔下伞降平台,而且不使用气动减震器。祖耶夫认为,如果伞降平台落地时的速度低于6米/秒的话,就跟真实空投情况差不多。空降兵学校的两名学员——切卡林与斯比里多诺夫成为祖耶夫的试验助手,并多次坐在伞降平台座椅上从高处落下。试验结果令人满意,他们对着陆时的冲击力度可以忍受。接下来,祖耶夫需要的是更精确的空降模拟环境。
祖耶夫的领导虽然对他的发明表示赞许,但还是禁止这种危险的试验继续下去,并以擅自行动为由处分了祖耶夫。不过,空降兵司令员马尔格洛夫在一个偶然机会里听说这件事后,对祖耶夫的危险试验很感兴趣,并提出要亲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