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辛丑消夏记》看清嘉道时期吴荣光入仕与书画鉴藏
从《辛丑消夏记》看清嘉道时期吴荣光入仕与书画鉴藏
在书画鉴藏史上,乾隆时期的收藏可谓是皇家“集大成”,但此后的书画创作却进入萎靡时期。本文的侧重点在于,从吴荣光的《辛丑消夏记》入手,以清乾隆宫廷收藏盛期之后,嘉道年间的官员私人收藏家吴荣光的入仕与书画交游作为切入点,探明此时期的书画收藏与书画创作之间的关联。
一、吴荣光及其《辛丑消夏记》
吴荣光(1773-1843),原名燎光,字伯荣、殿垣、可苍,号荷屋。嘉庆四年(1799),二十七岁时,中贡士,后改名荣光。嘉庆十七年(1812),四十岁时,始称石云山人。又号拜经老人。广东南海人。
嘉庆四年(1799)进士,由翰林编修入仕,后转入政途,官至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道光二十年(1840)六寸叭岁,原品休致回乡。道光二十一年(1841)四月,曾抗击英夷。著有《辛丑消夏记》《石云山人诗集》《筠清馆金石录》《考订历代名人年谱》等。
吴荣光的《辛丑消夏记》是其年老养病闭关期间所著。在自记当中他写到“取四十三年来偶有所得书画及曾观鉴家收藏者详记款识一一录出,漫为消遣,非敢言真鉴用,附于江村退谷两公之后”。
此记是对其一生所见精品书画的记录与总结,通过其间的内容,我们不仅能还原吴荣光的收藏状况、鉴藏取向、鉴定观念以及在嘉庆道光年间宫廷内府之外和流出内府的精品书画的流散状况,更能一窥这个游走于仕途上层路线的官员收藏家的官宦沉浮与其丰富的书画收藏之间的密切关联。
《辛丑消夏记》的版本有两种:一种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吴氏自刊版本,第二种版本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刊本,有叶德辉序。其中,收于《续四库全书》的吴氏自刊版的作品总编目上,有数件藏品的标题前记“收”字,应是标记吴荣光自己收藏过的藏品。叶复刻的版本将此特征省去。
相较之下,《续四库全书》的吴氏自刊版,更能全面地反映吴氏的收藏面貌,也是本文所采用的研究版本。
二、从《辛丑消夏记》中的交游看吴荣光的入仕与书画鉴藏
(一)从吴荣光与成亲王等贵族、达官的交往看吴氏的入仕与收藏
1 从宋代李唐《采薇图》卷、唐《临右军二帖》册??吴荣光与贵族、达官的交往
宋代李唐《采薇图》卷,是吴荣光书画收藏当中的一件精品,也是李唐的一件人物代表作。在此卷后的各家题跋又透露着嘉庆、道光年问贵族,官员鉴藏家们的种种信息,是我们探究此时间段官员收藏家的收藏与入仕生涯之间关系的很好线索。
首先,从吴荣光与成亲王永理的交游角度来看,成亲王不仅是嘉庆的哥哥,也是清代首位可以在军机处行走的皇室。在宋代李唐《采薇图》卷中吴荣光题记此卷在庚午南归省亲时购入。庚午年,为嘉庆十五年(1810),是吴氏在稽察中仓失察革职后,例准捐复的越年。吴氏在革职后不仅仅是利用此时期丰富其学术涵养,更是伺机讨好皇帝并结交权贵,待再次入仕大展宏图的酝酿阶段。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此年为恭逢嘉庆皇帝五旬万寿恭进《九体诗文》册并受到恩赏的事情上,也体现在其嘉庆十六年(1811)向陈崇本借摹宋人重刻《定武兰亭》入石为机缘,并进而在转年即嘉庆十七年(1812)与成亲王的结交上。
从宋代李唐画《采薇图》卷的成亲王题跋来看,其落款为“嘉庆壬申二月应香东司农代友属书”。“代友书”的“友”应指是吴荣光。
其实,纵观吴氏藏品,嘉庆壬申年并不是其与成亲王初次的间接往来,因为在嘉庆十年(1805),吴氏三十三岁刚从翰林文职的工作转入政务仕途的第一年,吴氏的藏品宋代释居简《酬梅坡诗》卷就被陈伯恭所借观,间接地借给成亲王摹刻入《诒晋斋帖》中。从此时成亲王的题识中来看,只提到了对陈伯恭的嘱托,只字未题吴氏此人,可见此时两人并不相识。不仅如此,在唐贞观人书《藏经墨迹》册,这件原为吴氏旧藏后又归解山方伯所有的藏品上,也有成亲王的题签与“嘉庆十七年壬申二月”的题识。但从此件作品的题识内容来分辨情形,也可看出,两人此时并未谋面,也并不相识。
但通过对比《吴荷屋自订年谱》,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嘉庆十年(1805),吴氏三十三岁时,三月补授江南道监察御史。嘉庆十七年(1812),吴氏四十岁,二月补授刑部员外郎。在吴氏第二次入仕并担任要职的启程期,均与成亲王有过间接的交往,其中是否有成亲王的提拔,我们虽然不可知,但吴氏在嘉庆十七年(1812)的这次出仕开始,便进入了其东山再起的辉煌阶段。
回到宋代李唐画《采薇图》卷上来,我们从成亲王的题跋上,可知,此卷成亲王之所以愿意为之题识的原由是:“应香东司农代友属书”。“香东司农”实为觉罗桂芳。
觉罗桂芳(?-1815),字香东,隶镶蓝旗,总督图思德孙。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受仁宗赏识。曾累擢内阁学士。嘉庆十一年(1806),入直上书房,迁礼部侍郎,历吏部、户部侍郎,兼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