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和应用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发展和应用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出现对医学所有领域来说都是一次革命性的进步。对于每个生物个体来说,基因组包涵了其整个的遗传信息。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全面、精确地分析基因组的碱基序列,从而破解其所包含的信息,揭示基因组的复杂性、多样性。通过对不同个体或群体的比对,可以发现其中的遗传特性或突变,进而加深对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了解,进而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法。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将会使人类对自然界生物及自身的了解更加深入并给人类的健康带来实际利益。
1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在DNA测序技术出现之前,蛋白质与RNA的测序就已见报道。Sanger[1]于1949年测定了胰岛素的两条肽链氨基末端序列。Edman[2]同年报道了蛋白质的氨基端测序技术。Sanger[3]1965年完成了大肠杆菌120个核苷酸的测定。对DNA测序最早出现在1954年,Whitfeld等提出了降解法[4],由于操作复杂,该方法并没有被广泛应用。成熟的DNA测序技术出现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 Maxam和Gibert[5]报道了通过化学降解法测定DNA序列。同年Sanger和Nicklen[6]报道了双脱氧链终止序列测定法。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陆续出现了其他的一些测序方法:Hyma的焦磷酸测序法 [7]、Pfeifer的连接酶测序法[8]等。
DNA测序经历了三代的技术发展。以Sanger的双脱氧链终止法和Maxam化学降解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各种DNA测序技术被称为第一代测序技术。特点是易掌握、精确度高,缺点是操作过程复杂,耗时长,费用高昂。进入21世纪后,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第一代测序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以高通量测序为特点的第二代技术,一次能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 DNA 分子进行序列测序,使得对一个物种的基因组或转录组测序变得方便易行。第二代测序技术保持了高准确度,大大降低了测序成本并极大地提高了测序速度。以单分子测序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测序方式被称为第三代测序技术。其技术缺陷是标记核苷酸的成本高,且测序错误率高。Adam Phillippy团队2012年将第二代和第三代测序技术结合到一起开发了近乎完全准确的长读取技术。2012年,Peters等[9]利用长片段读取技术(LFR)中“条形码”DNA拼接完整的基因组序列,在完整的人类基因组中仅有600个错误碱基。此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全基因组测序的精度,显著降低在测试中所需的DNA量。
2 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
2.1疾病的诊断
2.1.1罕见病例的病因学诊断:Samra [10]通过对1例肢体末端黑素瘤病例的瘤变组织提取DNA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后分析其突变序列及其频率、范围,及选择性的DNA修复,并与普通的黑素瘤病例序列进行比对得出结论:此类疾病是黑素瘤的一种亚型并具有遗传特性,与COLO829细胞低相关性,其内在的不均一性使靶向治疗成为潜在的治疗方式。Eqan [11]对1例多发性骨髓瘤病例的4份肿瘤样本及其复发为浆细胞白血病后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了纵向的对比,发现高危的骨髓瘤患者瘤细胞基因序列的不均一性,其潜在的基因变异促进了骨髓瘤向浆细胞白血病的转化。Herdewyn [12]对侧索硬化症家系5个成员的血液样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侧索硬化症的致病原因是非致病基因C9orf72变异后的复制表达所导致。对罕见病例的诊断,以往临床医师仅仅停留在对症状的判断上。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可以将其定位到基因序列的突变位点,进而制作相应的诊断工具,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1.2流行病和常见病的预测、治疗:在流行病学领域,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病原体进行测序分析判断其来源及可能发生变异的频率及方向。Croville[13]在对家禽和迁徙水鸟的禽流感病毒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病毒基因潜在的多样性引起突变导致了疾病的变异,家禽自身的基因突变风险要小于迁徙水鸟带来突变基因的风险。Mary[14]对不同时期的脑膜炎双球菌的全基因组测序揭示了美国周期性爆发的血清Y型脑膜炎与变异抗原因子蛋白的基因变异有密切关联。Tram[15]针对越南肺结核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预示结核杆菌的耐药性变异将可能造成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在越南流行,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Gardy [16]对32株爆发期和4株爆发前期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序对比,得出这两组结核杆菌同源,结核爆发与基因变异无关。这些结论为临床分析及处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通过对个人全基因组测序预测常见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的发病风险似乎是可行的。但SusanMayor[17]并不同意这种说法,每个人有数百万基因序列,这些序列的变异可能导致的疾病目前还是未知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配2025年秋新版教材).docx
- 旅游交际礼仪(高职)全套教学课件.pptx
- 2024-2025学年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2024)教科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银行现金业务管理办法.pdf VIP
- 产科临床路径.pptx VIP
- 中等职业学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试行).PDF VIP
- (正式版)H-Y-T 0301-2021 海洋观测数据格式(正式版).docx VIP
- 2025年秋新人教版数学3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案.docx
- PROBUCK普罗巴克Longbel-L710中文说明书.pdf VIP
- (高清版)B 7000.7-2005 投光灯具安全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