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民族歌剧悲剧性
论中国民族歌剧悲剧性
这里所说的“民族歌剧”是中国歌剧中的一个类型,如《红霞》、《洪湖赤卫队》、《江姐》、《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等。其主要特点在于:剧中主要人物的唱段在结构上借鉴了戏曲的“板腔体”结构;全剧音乐体现出民族民间风格和地方特色;人物唱段的演唱多采用民族唱法。还不难发现,中国民族歌剧大多是革命历史题材的,并以主要人物的牺牲为高潮或为终结。剧中主要英雄人物(如红霞、韩英、江姐、田玉梅、金环等)大多为女性,她们为共产主义信念或民族解放慷慨赴死,表现出崇高的革命气节,故使歌剧具有一种基于“死亡”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就在于,像古今中外许多悲剧(性)剧目一样,这些歌剧也展现出了“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以及最终对“死”的选择。本文认为:这种悲剧性正基于剧中“生”与“死”的二元对立;英雄人物对“死”的选择具有强烈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也正是中国民族歌剧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一
在中国民族歌剧中,这种“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寓于情节发展和矛盾展开之中。剧中,主要英雄人物不幸被捕,敌人出于政治或者军事目的,先对她们进行政治说教、物质利诱,后施以酷刑,并以结束其生命相威胁,将一个“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呈现在她们面前。这种“生”与“死”的二元对立,正是歌剧悲剧性生成的基础。纵观古今之悲剧,“生”与“死”作为一个二元对立,是戏剧矛盾或戏剧性的集中体现。对于悲剧中的许多人物而言,都是一个艰难的抉择。正如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那段经典的道白:“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不难看出,这种“抉择”在许多剧目中都成为一种“两难”。因此,这种“生”与“死”的二元对立本身就意味着悲剧性,或干脆说本身就具有一种基于宿命的悲剧性。然而,在中国民族歌剧中则有所不同。这首先因为,对于这些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英雄人物而言,为自己而“生”,还是为革命而“死”,就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不用去做艰难的抉择。这就是说,“生”与“死”作为一个二元对立,不过是剧中“敌我矛盾”这个主??矛盾的一种体现,故“生存”还是“死亡”对于这些人物来说并不是什么“两难”。但尽管如此,这种“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仍是其悲剧性的基础。这就在于,没有这种“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也就无所谓对“死”的选择,进而也就没有歌剧中那种基于“死亡”的悲剧性。
这种“生”与“死”作为一个二元对立的设置,在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在《红霞》以来的中国民族歌剧中更是显而易见,可以说中国民族歌剧一种重要的“造剧模式”。在歌剧《洪湖赤卫队》中,这种设置“生”“死”二元对立的创作思维尤为突出,尽管韩英这位主要英雄人物最终并没有“死”。在歌剧的第四幕,敌人让韩英的母亲到狱中劝降,说服韩英写信欺骗赤卫队,以便达到消灭赤卫队的目的。于是,母女之间就有了这样一段对唱:“(韩母唱)眼看女儿遍体鳞伤,好似钢刀割娘的心,指望母女能相聚,谁知相会在牢房。(韩英唱)我的娘,莫悲伤,让儿好好看看娘。(韩母唱)今天我能见我娘面,身在牢房无惆怅。如今我儿遭祸殃,为娘怎能不心伤。彭霸天,丧天良,要逼你写信去招降。你要是写了,怎能对得起受苦人和共产党。你要是不写,明天天亮你就要离开娘!”在这个唱段中,韩母道出了这种“写”与“不写”的“两难”。这里,作者基于亲情设置了这样一个“生”(“写”)与“死”(“不写”)的二元对立,给人以戏剧悬念。但这种“两难”很快就消除了,母女之间相互鼓励,同仇敌忾,选择了“不写”,也就是选择了“死”。这正是《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那段气壮山河的表达:“生我是娘,教我是党,为革命砍头只当风吹帽,为了党洒尽鲜血心欢畅!”至此,一种基于“死亡”的悲剧性油然而生,并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尽管韩英在即将赴死的关键时刻在地下党员张副官的掩护下成功“越狱”而没有“死”成,且《洪湖赤卫队》一剧最终也以洪湖赤卫队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落幕,并非是悲剧,但在第四场这样“此时”“此地”的境遇中,其悲剧性毋庸置疑。这也是《洪湖赤卫队》这部并非悲剧的歌剧的悲剧性之所在。
总之,中国民族歌剧中这种“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作为剧中“敌我矛盾”这一主要戏剧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剧中最重要的戏剧情节,也是剧中主要英雄人物革命气节的实现方式,是剧中最重要的戏剧基因,也是歌剧悲剧性生成的重要基础。
二
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这些革命历史题材剧目,像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许多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一样,也在设置“生”与“死”的二元对立后,继而谋求这个二元对立的统一,即戏剧矛盾的解决。这就需要变“生”“死”的“二元对立”为“对立统一”。这种“对立统一”的获得就在于这位主要英雄人物对“死”的选择。在这些歌剧中,她们都义无返顾地选择了“死”,履行了一个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保养学习单元1-5新车交付检查.pptx VIP
-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与检修.pptx VIP
- CNG及LNG加气站风险管控资料.docx VIP
-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九年级数学试卷 .docx VIP
- 显示器色彩分析仪CA-410测头+PC软体CA-S40-KonicaMinolta.pdf VIP
- LNG加气站安全风险分析与防控.docx VIP
- 品質異常反饋與處理實戰.pptx VIP
- 品質異常處理流程.ppt VIP
- 2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pptx VIP
- 2025-2030年药膳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