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发言材料:近三年历史中考命题特点与趋势.doc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发言材料:近三年历史中考命题特点与趋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历史教学研讨发言材料:近三年历史中考命题特点与趋势

近三年历史中考命题特点与趋势 命题特点: 近三年中考历史试题,严格遵循《历史教学大纲》,体现新课改理念,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水平,在注重对学生进行双基考查(即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的同时,还注重归纳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事件、不同国家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并侧重使学生进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命题方面,在注重试题设计的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还注意了试题的创新;在问题设计上,注重知识的综合和迁移。总之,这几套试题设计的知识面广,形式灵活,既有鲜活的历史图片,又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问题,试题开放性强,现在具体分析如下: 纵观三年中考试题,从类型上来说只有两种,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分值各占15分和35分。比值为3:7,知识点涉及面较广。 (一)、选择题; 选择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并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几乎每一道选择题都创设了问题情境,同时还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气息,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很大,有的选择题出现了新的组合,和新情境下的新的推断题,如试题中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名人名言、电影、电视剧片段、文献资料等设置问题情境,从中获取历史信息,获取与教材有关的历史知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体验历史、感悟历史,进一步引发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的考查。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选 择 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主张 1、春秋战国的思想 1、孔子的论语 2、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商鞅变法的内容 2、丝绸之路东西两端连接的两个帝国名字 3、“贞观之治”的原因 3、对秦朝、西汉、唐、明历史史实的感知 3、唐玄宗开元盛世 4、历朝历代管辖西藏的措施 4、中国四大发明的应用 4、交子的作用 5、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5、中国近代化探索事件的主张 5、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的三大发明 6、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 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剪辫令 6、土尔扈特的回归 7、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地位的原因 7、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7、三大战役 8、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8、与周恩来有关的事件 8、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活动 9、14-16世纪标志欧洲发生变化的事件 9、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结果 9、公司经济成分出现的时间,涉及三大改造的意义 10、英国工业革命 10、三大改造的意义 10、一国两制方针的作用 1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文件 11雅典的民主政治及伯利克里 11、雅典的民主政治 12、十月革命的意义 12、文艺复兴的核心或主要思想 12、苏联解体 13、一战后签订的合约 13、美国诞生的标志 13、欧盟 14、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14、亚历山大二世的事迹 14日本在二十世纪50-70年经济发展的原因 15、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15、爱因斯坦的成就 1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综上所述,近三年的选择题虽然题干有所区别,但考查了同一个知识点。如:08年的第1题和09年的第1题都涉及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主张;08年的第4题和09年的第5题,都涉及到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07年的第15题和09年的第15题都涉及到第三次科技革命;08年的第9题与09年的第7题,涉及了三大战役的作用;08年的第10题和09年的第9题都涉及到了三大改造的意义或实质;08年的第8题和09年的第11题都涉及到了雅典的民主政治。而有的选择题看似是单选,实际上它是对某个历史事件的专题归纳,如08年第8题实际上是对周恩来事迹的概括;08年的第5题是中国近代化探索事件的归纳;08年第3题是对封建王朝具体史实的追忆;08年第1题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位思想家主张的总结;09年的第14题是日本在不同阶段经济发展原因的一个总结,由此可见选择题的设计注重双基的考查,重视对历史知识系统性和规律性认识的考查,同时有意识的体现了“以史为鉴”。 (二)、非选择题方面: 试题以教材重点为依托,题目与答案所涉及的知识点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比较准确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如: 2008年 2009年 非 选 择 题 第16题涉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和总结历史发展趋势 第16题涉及到政府对边疆(新疆、西藏、台湾)的管辖措施 第16题涉及秦、西汉、元、明加强地方管理的措施 第17题近代史列强侵华条约 香港回归的时间和方针 解析香港失去及回归的原因 第17题涉及中国近代与现代国际地位的变化原因、过程,以及恢复在联合国中席位的情况 第17题涉及近代化探索的事件,注重考查资产阶级思想传播的情况及思想家的观点 第18题涉及到世界近代史中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邓小平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