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推拿学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保健推拿学课件

保健推拿学 授课教师:龚晓明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推拿常用手法 第一节 摆动类手法 第二节 摩擦类手法 第三节 振动类手法 第四节 挤压类手法 第五节 叩击类手法 第六节 运动关节类手法 第一章 概 述 推拿,是以手法作用于人 体,通过手法功力的直接作用 以及进一步由经络系统发挥的 调节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 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 推拿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研究推拿的机理、作用和手法 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 概 述 推拿发展简史 推拿古称按摩术,又有案 抏、按跷、跷摩、摩挲、膏摩、 兀案等名称。 推拿历史十分悠久,早在 原始社会,人类为了抵御因外 伤或进食生冷或遭受风寒等外 邪的侵袭而发生的不适或疼痛, 往往会本能地在伤患处进行抚 摸,以使伤痛减轻或消失。 第一章 概 述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专门 记述和总结我国远古时代医事活 动及其经验的一部医学典籍 ,其 中对按摩的产生、内容、作用和 发展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记载,确 立了按摩作为一门医学学科在中 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在此时期, 我国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 按摩十卷》问世(已佚)。 第一章 概 述 秦汉时期,按摩已成为医疗 上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并有专 门的按摩人员,常用以治疗痿厥 寒热、筋脉不通、肢体麻痹不仁 等。后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中提到:“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 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特别是在“救自缢死法”中谈到了类 似“人工呼吸”之心脏胸外按摩急救 法。 第一章 概 述 魏晋隋唐时期,设有按摩专 科学校以及按摩专科医院。尤其 唐朝,社会稳定,生产力空前发 展,对外交流频繁,我国医学开 始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 据传唐朝有位按摩医生写了一本 《按摩手册》传入法国,因翻译 误差,将摩挲读为“马沙”。英语 的按摩一词来源于法语,故称为 Massage。 第一章 概 述 宋元时期,对按摩手法的运 用及作用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开 始使用药物作为按摩介质。 明代,推拿发展较快,尤其 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有不少小儿推拿著作问世,如周 于藩的《小儿推拿秘诀》、陈氏 的《小儿按摩经》和龚云林的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决全书》, 其中《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 第一章 概 述 清代,因封建意思以及其他一些原 因,统治阶级认为推拿疗法是医者在体 表操作,属“医家小道”、 “有伤大雅”、 “非奉军之道”等等。因此,太医院废 除了按摩专科,推拿之能流传于民间。 民国时期,由于国民党政府在1929 年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上提出“废 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的方 针,1936年又提出“国医在科学上无根 据”,因此,推拿和中医其他学科一样 受到严重摧残,推拿被视为“小道”、 “贱业”,主要流于民间、理发店或浴室, 正式以推拿为医者极少。 第一章 概 述 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医学受 到重视和保护。1956年,首先在 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1958年成 立了推拿专科门诊部,同年开设 了推拿专科学校。1979年,成都 体育学院成立了以正骨、推拿为 主要治疗手段的骨科训练班(现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医学系的前 身)。目前,中医推拿学和针灸 一样,业已引起国际医学界的重 视。 第一章 概 述 一、手法的概念: 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 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 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 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 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 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 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 第一章 概 述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捏等动作,这仅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也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 因此没有理论指导的随意动作是不能称为手法的。 第一章 概 述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第一章 概 述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