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缺失及矫正策略-塔前小学.DOC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缺失及矫正策略-塔前小学.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缺失及矫正策略-塔前小学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归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宏观背景: 21世纪初,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以新的起点纳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多个年头,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我们高兴地看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意识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也在日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样,重新审视、质疑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我们发现也有许多的缺失和遗憾,急切需要理性的冲击和碰撞。 现实背景: 1.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是学生表现不佳的根源 反思回顾近年的一些公开教学或随堂听课,常会看到学生表现不佳的现状。在学生表现不佳的背后,我们听得最多的是这样的话:“这些学生怎么这么不敢表现、不想表现,真是没办法”;“下课还生龙活虎的,一上课学生就是不肯和老师配合”;“学生不想表现,教师再怎么引导都没有用”……这种埋怨所折射出来的观点令人担忧:我们的教师缺乏自我反省和理性思考的意识,不会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有哪些问题,不会寻找“老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根本缘由,却把学生推向问题剖析的首席台。当然也有老师能将矛盾指向自己,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分析自己教学行为问题。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学生的表现行为及其学习结果与教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行为有直接关系。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表现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对课堂教学行为问题归因是省特级教师章鼎儿老师曾于讲座中谈及“如何看待和维持一年级新生上常识课的纪律问题?”三种教师有三种不同水准的回答:(1)无能老师总抱怨学生脾性恶劣,实在管不了;(2)无知老师则来个“吆喝”一声吼,惊座全场;(3)知能老师看到学生不守纪律,就告诫自己策略不行,需要明明白白学生的心。面对同一个教育问题,不同的教师可以基于自己当前的教育理念对问题形成的原因作出不同级别的解释。由于各位教师文化结构,理念观点不同,所以归因有积极与消极之分。针对无能、无知、知能老师的归因该作怎样的评判呢?我认为知能老师的归因是积极的,因为他没有把“问题”绝对化,而是用持续发展的观点去思考问题的成因。这种归因能让人发挥最大潜能去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如无能、无知老师那样从抛弃自我和躲避责任的立场分析问题。 教师行为的研究最早可从克瑞兹( Kratz) 于1896 年的研究中见到。从他开始,研究者通过对各类人员关于优良教师品质的意见调查、制定出有关教师特征的量表、作为培育师资的参考和改进教师行为的依据、这标志着教师行为的研究进入一个专门化的时期。20 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出发进行了相关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框架、而且较多集中于研究课堂教学的范畴。系统研究课堂教学的学者始于菲利普·杰克逊, 他提出了课堂教学框架的五个重要特点, 即多元性、同时性、即时性、难以预料的气氛和历史性。国外的教师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 一是教师行为研究、二是师生互动行为研究。 ( 二) 国内对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国内教师教学行为的专题研究起步较晚,在我国教学论的学科体系中,没有专门对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而是把课堂中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分别来研究。自新课程实验以来, 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专业化成长等热门话题, 逐步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近几年相关研究也逐渐规范和繁荣起来。从研究方法看, 较多采用了质的研究方法, 特别是行动研究方法。比较突出的是傅道春在《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书中的案例分析原则、于平的《新课程教学法》系列丛书、叶澜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以及运用教育叙事的方法进行研究, 如刘良华的《校本教学研究》等, 并且涌现出很多关于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论述性文章, 这些研究一般涉及宏观层面的较多, 微观层面的较少。 至于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者是浙江海洋学院的宋秋前教授和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石鸥。前者在《课堂教学问题问诊与矫治》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主体性、创造性和情感性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矫治这些缺陷已经成了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场攻坚战。而石鸥则在《教学未必都神圣———试论教学病理学的建构》认为和人与社会一样,教学也会“患病”。提出我们应该在医学病理学、社会病理学和教育病理学的基础之上,建构一门教学病理学,来研究教学疾病的各种类型,研究教学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和扩散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如何治疗和预防教学疾病,为保障和促进教学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由上观之,课堂教学行为问题的已有研究多偏向于教师行为认知及其问题解决的普遍性阐述方面,但是很少涉及深入细微的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有关“教学病理学”的理论成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