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世界终极数码后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5世界终极数码后背

135世界终极数码后背   从去年9月份开始,几乎所有数码影像论坛的首位议题就被索尼α7R/α7这个新的全画幅微单相机占据,各种有聊的和无聊的猜想,以及各种内部线报都在向用户传递着一件信息:重量级产品来了!直到现在,α7R /α7上市已经三个多月,但其依然是各种讨论的核心,讨论的内容已经从最初的猜测、观望,转向了实际应用和各种赞叹,在众多的讨论中,始终有一个不同寻常的话题,那就是“转接”。   所谓的转接,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大画幅一统天下135相机还没被发明出来的时候,摄影师们其实都是在“转接”镜头,只不过那时候用的是“镜头板套件”。后来相机工业经历了一系列轻量化、一体化、标准化的发展,尤其是120相机、135相机的相继问世,“转接”这个词被逐渐淡忘,因为想转接必须先改口,既将某支镜头从其原本的A卡口改装成为B卡口,这种改口技术要求高、成本大、有失败风险、不可逆,普通用户鲜有问津。在长达百年的135胶片时代,“转接”这个应用除了福伦达专门针对Leica开发的兼容系统和腾龙百搭口之外,其他品牌很少见到大规模应用的案例。   从微单时代到来开始,转接又成为一个很热的应用方式,α7R/α7上市后,更有“全幅数码后背”的名号汹涌袭来,一时间对各种卡口各型镜头的讨论沸沸扬扬,大有百舸争流千舟竞渡的架势,当真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一些久未出山的老镜头竟有复兴之势,短短时间内二手市场上已经有镜头被直接炒高到翻倍价格……我们今天就为大家奉上一篇豪华转接专题,以α7R为例,清点一下这个“全幅数码后背”到底能转接哪些镜头,表现又是如何。为了使各个卡口镜头的选择相对平衡,我们遵循老习惯,以各门“中档次”标头为代表,俗话说标头无弱旅,用十六个卡口的标头,看看这支α7R的兼容性和表现力。   镜头卡口:Leica M 卡口   原配机身:Leica M 旁轴机身   镜头选择:Leica SUMMICRON - M 50mm f/2 E39   转接附件:Leica M — NEX手动接环   自从有了135相机,Leica就神一样的存在着,其50mm f/2因优秀的光学素质、良好的暗部表现能力和相对较低的价格(倍受粉丝的追捧。实际操作上看,这支镜头的手感、大小、重量与α7R的匹配度都可以说是手动标头里最好的,而其成像也完全表现了Leica的特点,色彩还原准确,暗部细节丰富,解像度高,但其一贯的问题“逆光死”,在α7R上也表现得很充分。Leica M口除了Leica之外还有众多选择,例如福伦达、蔡司、巧思RF等等,各个品牌的M口或兼容转接M口镜头均有很多优秀作品,能用在α7R/α7上的标头不下二十支,是目前转接党的最爱。   镜头卡口:Leica L39 卡口(螺口)   原配机身:Leica II型旁轴机身及其他仿制机身   镜头选择:INDUSTAR-22 NHAYCTAP-50 50mm f/3.5   转接附件:L39 — NEX手动接环   1932年,Leica推出了II型机身,后世经常将Leica II型作为旁轴结构的基础奠定之作,这么说有两个原因,其一是II型具备了联动测距功能,其二就是出现了Leica原创的L39螺口,此后的20多年间,L39接口成了旁轴联动测距相机上的标准接口,直到后来Leica换用M卡口。为了避免本文成为Leica专栏,我们没有选择L39的代表作—Leica的Leitz Elmar,而是选择了俄罗斯的仿制品INDUSTAR 50mm f/3.5。这支俄头是仿制德国镜头的产物,与Leitz Elmar如出一辙,当然,光学质量和操控手感都无法与Leica相比。这支50年代的镜头是不会有任何抗炫光能力的,任何杂光都会影响成像。但在没有杂光影响时,即使是最大光圈,依然能提供很好的图像质量,色彩温暖,暗部细节并不差,收缩光圈到F4则焦内清晰锐利甚至不输于一般的民用变焦套头,实在是物超所值。需要注意INDUSTAR 50mm f/3.5收缩状态下,后组探进机身约11mm,但还不会碰到CMOS。   镜头卡口:Leica R 卡口   原配机身:Leica R 单反机身   镜头选择:LEITZ SUMMICRON–R 50mm f/2   转接附件:LR — NEX手动接环   Leica R单反系列虽然不像M旁轴系列那样拥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众多拥趸,但其光学素质依然是非常优秀的,而R系列也留下了很多名镜和神镜。这支R50/F2口碑颇赞,光学素质一流,随不是R的顶级50标头但与一般标头相比还是表现出了极强的素质,对焦和光圈操控良好,全开光圈分辨率就已经满足α7R的需求,并且边角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素质下降,尤其是暗部解像力非常优秀,考虑其价格,这应该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Leica转接选择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