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出血防治进展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穿刺点出血防治进展
【摘要】 穿刺点出血是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穿刺手法、病人的基础状态及包扎换药方法等有关。通过改进穿刺方法、包扎技术,并合理的使用凝血药物,能有效地预防出血的发生,同时低温止血、明胶海绵等新技术的使用有助于减少穿刺点出血的发生。病人出血后应及时评估出血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处理。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出血;并发症;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5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41-01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指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于中心静脉的静脉通路建立技术。PICC穿刺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首先开始应用,我国自90年代末引入该项技术,因其留置时间长、可由护士操作、可以输入化疗药物及浓度较高的药物、保护患者血管、感染率较低等优势,近几年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PICC穿刺鞘直径较粗,穿刺点血管损伤大,穿刺点血管渗血时有发生。因此,穿刺局部出血成为置管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1-2]。现将穿刺点出血的主要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方法综述如下。
1 PICC穿刺点出血的主要原因
1.1 穿刺操作穿刺手法、速度、部位选择、不能做到一针见血等都会造成血管壁不同程度损伤而容易出血。
1.2 特殊患者群凝血功能较差、肝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易引起出血[3-5]。
1.3 包扎换药方法按压方式、时间、加压包扎的力度及换药方法不当也会造成出血。
1.4 宣教患者不能正确了解PICC导致做出引起出血的行为,如剧烈运动等[6]。
2 PICC穿刺点出血的预防及护理
2.1 穿刺方法
2.1.1 穿刺部位的选择贵要静脉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少且分支少,一次置管成功率较高,是穿刺的最佳靶血管。肘窝处皮肤皱褶多、容易出汗,易发生感染且不易固定,另外,肘关节活动也会增加渗血的几率,要注意避免此处穿刺。另外肘正中静脉正位于肘窝处,头静脉发生穿刺失败和送管困难的概率较高。护士在穿刺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血管条件、操作难度等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的穿刺途径。
2.1.2 经皮下隧道法进行穿刺点选择在血管下方或侧方2-3cm左右,穿刺时不直接刺入血管,先皮下潜行2-3cm后刺入血管,穿刺成功后将导管插入到预定长度。此方法可使针眼和血管处针眼错开,相隔一段距离,同时皮肤组织的收缩也起到了压迫针眼的作用,使渗血明显减少。
2.1.3 穿刺速度进皮速度快,穿刺血管时速度易缓慢,对血管损伤小,渗血较少。
2.2 包扎方法的改进
2.2.1 使用网状管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置管成功后覆盖3M透明敷贴,再将一粒大棉球垂直置于敷贴外穿刺点上方,加压固定,以8cm网状管型弹力绷带套住穿刺肢固定。根据患者手臂大小、部位,可用剪刀在网套下端剪开一小口来调整松紧度。此种方法患者舒适感加强,便于观察,且固定牢固,压迫力度均匀,松紧适宜,可有效减少出血。在加压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上肢的温度和颜色,24h后松开加压物并更换敷料,视渗血情况,有必要时延长加压时间。
2.2.2 使用3M自粘缠绷带加压包扎3M自粘缠绷带具有无粘性但自我粘缠的特点,加压包扎的力量可以调节,包扎后产生恒定压力,使包扎部位达到理想的包扎效果,压迫止血效果好。此外,其透气性、顺应性较强,拆除时患者无疼痛感,更换敷料后如需再用可重复使用,不影响加压效果,患者容易接受。
2.2.3 使用碘仿纱条取无菌碘仿纱条折叠成约2cm×3cm大小,覆盖在穿刺点上,再贴透明敷料。贴膜时要压紧,避免空气进入。碘仿纱条的主要成分为碘仿、甘油、医用脱脂纱布,通过卤化和氧化菌体原浆蛋白活化基因发挥杀菌作用,具有防腐、除臭和压迫止血功能,应用于局部组织还可以收缩创面血管的断端,促进局部血液凝固。碘仿纱条制作简单,使用安全方便。
2.3 凝血药物的使用
2.3.1 人凝血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主要功能为将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水解成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在止血和凝血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于PICC置管后在穿刺点周围撒凝血酶粉剂500U(1支),然后加盖无菌纱布,透明敷料覆盖后加压包扎。该方法可加速血小板低下患者置管后局部止血效果,减轻心理恐惧,减少费用。
2.3.2 立止血具有凝血酶及类凝血酶作用,将药物浸湿于小纱布上,覆盖于穿刺点上,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受损血管处,促进血小板聚集,可起到止血效果。该方法起效快,止血持久,使用方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