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朱力宇)课件:第17章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ppt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朱力宇)课件:第17章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理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朱力宇)课件:第17章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第十七章 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 第一节 法律解释 第二节 法律推理 【参考文献】 (一)著作 1.【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93-316。 2.梁治平编:《法律解释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79-299。 3.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4.张骐:《法律推理与法律制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16-113。 (二)论文 1.陈金钊:《推理与解释:寓于其中的法律思维》,《政法论丛》2005(6)。 2.葛洪义:《法律原则在法律推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个比较的研究》《法学研究》2002(6) 3.李红勃:《成文法解释的客观性:标准及其途径》,《法律方法》(第3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引例】刘海洋伤熊案 2002年2月23日,清华大学四年级学生刘海洋为了“考证黑熊嗅觉是否灵敏”,在北京动物园用硫酸泼向几只黑熊,导致黑熊身体大面积烧伤。事件发生后,刘海洋被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刑事拘留。2003年5月3日,在经历了长期的讨论与争议之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判决刘海洋犯故意毁坏财物罪,但鉴于其一贯品学兼优,案发后有悔罪表现,决定免予刑事处罚。 (参见:《刘海洋伤熊免予刑事处罚,?6月取得清华毕业证》,《南方都市报》2003年5月1日。) 第一节:法律解释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一)法律解释的概念 法律解释的特点—— 其一,法律解释是对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说明。 其二,法律解释往往是在具体案件的解决过程中进行的。 其三,法律解释是一种规范解释,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按照法律的精神来进行。 在我国,法律解释有两种,一种是由特定的国家机关所进行的具有立法性质的解释;另一种是在法律实施过程中由当事人和法律职业人士所进行的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1.法律解释是联接法律条文和案件裁决的桥梁,是法律由文本向现实转换的过渡环节。 2.法律解释可以最大限度补救成文法的不足,缓解滞后的规则和变化的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张。 二、作为准立法活动的法律解释 在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下,官方的正式法律解释一共有三种类型: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立法解释) (二)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司法解释) 【案例】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对197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分四编,共计225条,1997年1月1日起施行。为了更好的实施贯彻新的《刑事诉讼法》,199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了编号为“法释[1998]23号”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全文共计367条;1998年12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修订出台了编号为“高检发释字[1999]1号”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全文共计468条。两部司法解释均对刑事诉讼各个环节的问题作了详细规定。 (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法律解释(行政解释) 【案例】 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信访局根据《信访条例》的立法精神和所确定的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对《信访条例》有关条款作出解释:《信访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中“上一级行政机关”的含义:原办理行政机关、复查机关是设区的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是指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原办理行政机关、复查机关是省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其上一级行政机关是指本级人民政府。 三、作为思维活动的法律解释 (一)法律思维中的法律解释 (二)法律解释的方法 1.文义解释 2.体系解释 3.历史解释 4.目的解释 5. 合宪性解释 四、法律解释的客观性 (1)通过法律方法保障法律解释客观 1.通过文义解释获得的语言涵义,是整个解释活动的出发点。 2.仅以语义解释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则将语词回归到其母体中,回归到法律体系中进行体系解释。 3.即使经由上两道程序的过滤后,仍存在多个而非一个法律答案时,则可以通过历史文献追寻立法者的意图,并依此意图在选项中进行取舍。 4.或者解释者可以诉诸于法律本身的目的。 5.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的是,合宪性乃是法律解释中的一个根本原则,在多个法律答案的最后选择中,应以最与宪法相吻合的为准。 (2)制度性事实对法律解释客观性的保障 1.法律教育共同体和统一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 目前,我国的法律教育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有这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