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搜神记》中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搜神记》中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搜神记》中蛇意象及其文化意蕴   摘 要:《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所记录的鬼神巫术故事十分引人注目。蛇意象在《搜神记》的各类动物意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蛇类故事的大量出现,是当时人们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当时社会思想发展的有力证明。   关键词:《搜神记》 蛇意象 神性 人性   东晋干宝编撰的《搜神记》是我国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杰出代表,《晋书》中称干宝“性好阴阳之术,留思京房、夏侯胜等”。干宝创作《搜神记》的原因即其中所提到的“发明神道之不巫”和“游心寓目而无尤”。[1]   据《晋书·干宝传》的记载,《搜神记》原存三十卷,但目前我们能见到的都是二十卷本。全书共计464条,大多都是讲的神奇怪异之事。通观这464则故事,发现其中涉及大量的动物意象,如蛇、虎、狐、狗、龙、牛、马、兔等等。其中关于蛇的故事约有二十几则。下面就《搜神记》中出现的蛇意象做简要论述。   一、《搜神记》中的蛇类故事模式   (一)蛇作为一种邪恶势力或不祥之物存在   这类蛇的故事,在《搜神记》蛇故事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蛇的出现,通常都会给人们造成恐惧心理。《搜神记》中出现的这类蛇意象,都直接或间接地给普通百姓带来了灾难或疾病。如有名的《李寄斩蛇》中的大蛇是个专吃女童的残忍之物,《寿光侯劾鬼魅》中的蛇精危害妇人身体。《华佗医疮》、《华佗治咽痰》、《如蛇之物突入人脑》等故事中,蛇或如蛇之物皆作为一种病症,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此外,蛇的出现或是看到蛇都常被认为是不祥之现象,如《蛇斗》记载曰:“鲁严公时,有内蛇与外蛇斗郑南门中,内蛇死。刘向以为近蛇孽也。”[2]55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九蛇绕柱》、《郭外蛇与邑中蛇相斗》、《德阳殿上大蛇》、《武昌大蛇入神祠》等。   (二)蛇作为一种通晓人性之物而出现   《搜神记》中的一些蛇故事是被赋予了人性,而这些蛇的人性都首先建立在与人的交往上。如《隋侯珠》这则故事中的隋侯救了受伤的蛇,后来蛇“衔明珠以报之”,这里蛇懂得报恩之情。另外,《窦氏生子和蛇》和《陷湖》这两则??事中出现的蛇也都表现了蛇知恩图报的思想,充分展现了蛇的人性。   (三)蛇仅仅作为一种动物而出现   这类蛇故事的存在,大多仅仅只是作为作者叙述故事情节的一个部分,而没有过多地对蛇进行神化或其他处理。如《华隆与家犬同亲戚》中的蛇,纯粹是华隆与其家犬之间形成“情同亲戚” 这种关系的催化剂。《鞠道龙说黄公事》仅仅提到黄公“善为幻,制蛇御虎”,蛇只是一种与虎一样的动物而已。《临淄大蛇》的故事情节相当短:“元康五年三月,临淄有大蛇,长十许丈,负二小蛇,入城东门,径从市入汉阳城景王祠中,不见。”[3]这则故事虽有些蹊跷,但并没有将蛇神化或人性化。《蚺蛇胆治失明》这则故事,只是提到蚺蛇胆可以医治失明的病人。蚺蛇胆能否治好失明不能确定,但蛇胆作为一种药具有治病的功能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四)其他故事模式   以上关于蛇意象的故事情节模式是《搜神记》中蛇故事的主要模式。此外还有一些故事,无法将其归到上述三种模式当中。如《二蛇化老翁争山地》中的二蛇,为了争山地而化成两个老翁,它们是没做任何危害之事的蛇精,同时在“争山地”这个问题上又颇具性格,令人发笑。《刀穿任谷阴下》这则故事也较短,但情节起伏不断。任谷被一羽衣人强暴而怀孕,待其将产时“羽衣人复来,以刀穿其阴下,出一蛇子”,[4]118任谷后来当了一名宦官。这些蛇故事颇具离奇色彩。   二、蛇类故事背后的文化意蕴   《搜神记》中出现的各种蛇类故事,已经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深入到时人的观念中,不同的蛇故事也体现了人们对蛇或憎恶或喜爱等不同的思想倾向。这里主要谈一谈蛇的神性和人性两个方面。   (一)蛇性与神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不稳,内乱不止,这时期人的思想却处于自由解放并向多元化发展的时期。人们对自己所面临的生存危机的思考,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蛇一直都是一种令人畏惧的动物,不但因其外形的丑陋或是蛇毒的致命威力,还因为蛇与人类天生的敌对关系。古今中外的先民们都相信神的存在,并给蛇外加神性的因素。一方面,“当某种动物身上具有了这种神圣的力量以后,人们就相信它们就是神的代表,就是神的化身,于是崇拜、向往,并且由于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产生不同的想象内容,但总脱离不了神圣性、不可侵犯性”。[5]另一方面,赋予神性后的蛇,可以让蛇的巨大威力变得可以接受,又可以在人类战胜蛇这种邪恶势力时提升人类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李寄斩蛇》之所以在《搜神记》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成功地塑造了李寄这位女英雄。而故事一开始就是被神化后的蛇:“有大蛇,长七八丈,大十馀围,土俗常惧,东治(冶)都尉及属域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