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被遗忘秘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被遗忘秘境

寻找被遗忘秘境   沿着一条艰险的公路,穿越怒江去往拉萨,超越于这些奇特的经历和神奇的探险所造就的炫耀资本,一切就如同一个人去探索自己最隐秘的内心,去发现内心最狂野的渴望。最终,留下的是有关勇气、意志、力量和智慧的启示。   期间,从怒江的丙中洛到西藏左贡县的一段路是滇西进入西藏的最后一条公路,也被称作是“第八条进藏路”。由于其他进藏公路海拔较高,且有长达4个月左右的大雪封山期,而这条路海拔低,可常年通行,因此将有望成为最为便捷的进藏公路。我们的探险队身体力行地去穿越未知,用勇气和渴望去发现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境。   骑行洱海,“去野”前奏   大理古城的生活悠闲自在,但在这初春的好阳光里,大家更向往吹吹洱海的和煦微风。在探险队出发之前,先进行了一次轻松的热身——环洱海骑行。巅峰户外运动学校的客座教练黄超当仁不让,担任领骑。作为狂热的骑行专家,他曾于2010年10月进行了哈巴雪山大本营至哈巴村山地自行车骑行。   大家从小普陀出发,云影翩跹中,阳光在波澜不惊的洱海上飞溅,车轮碾压着石板路面发出轻微的摩擦声,很有一点欢快的节奏。车队冲下山坡,速度的激情让此前一直静居家中潜心绘画的黑月乱体会了生命中久违的释放。在风中,他留下一串串狂放的呼喊,由此拉开了一次艰险狂野旅程的前奏。   骑上环洱海的公路,片片盛开的油菜花与白墙灰瓦的民宅不断将那片蔚蓝分隔开来。骑过一些典型的白族小村,宅院间狭窄的石头路面洁净而光滑。传统的白族院落组成小小的村落,散发出一丝神秘的气息。也许是大理四季如春的气候和上天毫不吝啬的阳光,这里的院落屋角上的装饰图案大多明快而鲜艳,当地人仅仅从汉族传统装饰图案中借鉴了典雅而端庄的形式,却用更轻松自然的色彩来表达。   环洱海的公路上少有车来车往,堆满了阳光的味道,和着自行车链条的哗哗声,偶尔一两声犬吠加入进来,很快就安静下来。穿过村庄,蓝天与阳光下的洱海蔚蓝一片,远山显出淡淡的青蓝色,让眼前的房舍与树木全都衬托在蓝色的背景中。身着深蓝色布衣的妇人,挽起裤脚洗衣,一切构成了一幅??人的洱海风情画。到达终点时,头戴耳机,一路在音乐的伴奏下,音乐人高虎意犹未尽,他告别车队并约定了汇合地点,又肆意地在云影翩跹的公路上与音乐相伴,继续骑行。   穿越时光的对话   天还没亮,在若有若无的雨丝中,车队开出大理古城正式踏上探秘之路。公路伴着怒江大峡谷向北一直延伸。在这片区域里,自西向东由高黎贡山、碧罗雪山、云岭山脉的褶皱山系和独龙江、怒江、澜沧江三条大江深深切出的峡谷相间排列,构成了世界上最壮丽的高山峡谷地带。   车子驶过六库,算是进入怒江大峡谷的门户。自此,除了让人惊叹的风景,深藏峡谷里的人文景观更让人想一探究竟。这里多民族共生,奇特的生活方式和信仰构成了奇妙的组合:这里有包括怒族、独龙族、傈僳族、普米族在内的22个民族,有的家庭其成员竟会分属不同的五六个民族。山里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天主教、藏传佛教、本主教等四种不同的宗教,令人惊奇地和谐共生。人文中的怒江像一个宽容的老人,经历了险恶自然的洗刷,就不再苛求其他。   随着车队的挺进,峡谷陡然变得更加立体,仿佛被众多的高山挤压着,只好向上寻求空间。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之下,人的智慧便被激励着与大山大河进行交锋和妥协。而这种智慧自然来自于生活的内在驱动,了解当地人的生活才是我们一路去“发现”的根本。音乐人高虎身先士卒,怒江的狂流让人心生敬畏,他身背着吉他将自己悬挂于一条钢缆上,嗖地一声滑向江中,采用怒江人传统的“溜索”方式过江。这独特的交通工具正是怒江人民不畏艰险的性格再现,用这样的方式跨越怒江,是高虎对怒江原始生活的致敬。   山里人用自己的方式过着慢悠悠的生活,也用自己的方式歌颂着爱与信仰。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深入怒江峡谷的外国传教士留下了数百座教堂,而老姆登教堂坐落在山巅俯瞰奔流的怒江,依靠着独特的地势凸显了其既简朴又宏大的外观。   在山崖上矗立的教堂建筑群实际上有两座,一座是礼拜堂,另一个却是一个小小的教室,几个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唱诵赞美诗,一张张扬起的脸庞像峡谷里的花朵,羞涩却放射着骄傲的清澈目光。教堂里,傈僳人通过口口相传、带着太阳和泥土味道的四声部无伴奏赞美诗悠然响起。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土生土长的村民用精妙的多声部合唱创造出光芒四射的声响织体。告别老姆登教堂,车子经福贡直到贡山县的丙中洛,怒江公路几乎到了尽头。东有横断山脉海拔5000多米的响朗腊卡山和碧罗雪山,西有喜马拉雅山的延伸山脉高黎贡山,一起呵护着丙中洛,却也阻断了通往西藏的坦途。路,变得越来越惊心动魄。   公路凶险   车队驶过丙中洛,一直向西藏延伸的公路,至此便彻底从地图上消失了。如同这里曾经驼铃叮当响个不停的茶马古道,如今只空留残破的栈道,再也难寻驮满盐与茶的马队和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