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彩瓷特征鉴赏
明清彩瓷特征鉴赏
早在三千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出现了原始青瓷,至东汉时期制瓷技术臻于成熟,后经隋、唐、五代、宋、元的发展,到明宣德时期,彩瓷最突出的成就是发明了釉下彩和釉上彩相结合的工艺。将釉下青花和釉上矾红同施于一器之上,前者以青花绘海水,蓝白相间的滚滚波涛,汹涌澎湃,红艳的海兽随跃动翻腾的海浪上下邀游,形成极强的动感,青红相映,情趣盎然。后者反其道而行,以红彩为海涛,青花绘各种姿态的游龙,新颖别致,生动活泼,艳丽无比,与前者异曲而同工。青花和釉上红彩结合的成功为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如著名的青花红彩器。传世品如青花红彩海兽高足杯、青花红彩海涛龙纹碗都十分精美。
明、清两代是中国彩瓷高度发展繁荣的鼎盛时期。彩瓷主要有釉里红瓷、五彩瓷、三彩瓷、斗彩瓷、粉彩瓷、法琅彩瓷、广彩瓷、古铜彩瓷等。绚丽多姿、精美绝伦彩瓷,成为中华民族艺术百花园中一枝艳丽的奇葩。这些不同的彩瓷 , 都有其不同的时代特征。
1.釉里红彩瓷
釉里红彩瓷是釉下彩品种之一,其工艺以铜红料为着色剂,瓷胎上绘画纹饰,而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1350℃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釉里红又分为釉里红线绘、釉里红拔白、釉里红涂绘。釉里红线绘,即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的图案花纹,这是釉里红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但由于高温铜红的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会产生飞红现象。釉里红拔白,其方法或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上刻划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之中,以胎釉本色显现出来。釉里红涂绘,以铜红料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的图案花纹。釉里红彩瓷,最早出现在元代,首次在景德镇烧制成功,但景德镇窑烧制的釉里红瓷器,色彩不够纯正,发色偏黑,花纹晕散,模糊不清,说明当时对铜彩料的烧成气氛不能有效控制,虽然如此,元代还是开创了烧造釉里红的先河。明初继续生产,但器形种类和产量均远不如青花瓷丰富。所见传世品有被认为是洪武时期的带盖梅瓶、盖罐、执壶、军持、玉壶春瓶、龙纹双耳瓶、钵、盏托等。
明???在此基础上成功地掌握了釉里红的烧造技术。明洪武时期,釉里红瓷器在很大程度上保留元代特征,红色晕散,不太鲜艳。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多为大盘、大碗、大罐、玉壶春瓶、梅瓶、 执壶等大件器物,纹饰以各种缠枝、折枝和串枝花卉为主,此外还有松竹梅、庭院芭蕉及龙凤等纹饰。此时期的釉里红发色不甚鲜艳,多为红中偏灰黑的色调。
宣德时期,釉里红烧制很成功,能依据画面的需要进行描绘,对釉下铜红烧制掌握达到了运用自如的程度。宣德以后,釉里红数量锐减。嘉靖时虽亦有传世品,但红色烧失的现象比较严重。清康熙朝恢复釉里红的烧制,釉里红发色比明代有所提高。雍正时是烧制釉里红最为成功的时期,呈色稳定,色调红艳,特别是青花和釉里红两色都很鲜艳的。乾隆时的釉里红有深浅不同的层次,除白地外,尚有豆青地、天蓝地、黄地、浅绿地等。
2.五彩瓷
五彩瓷的出现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彩绘瓷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基本色调以红 、黄、绿、蓝、紫等五色彩料为主,按照花纹图案的需要施于瓷器釉上,再入炉经过700—800摄氏度的高温二次锫烧而成,其特点是创造了釉下青花与釉上彩料相结合的装饰方法。五彩瓷是成熟于明代的釉上彩绘瓷,因此也称“大明五彩”。由于工艺技法和使用材料的原因,在清代康熙年间亦称为“硬彩”。通常情况下,每一件作品并不一定五色俱全,明代的作品,有些只用两三种色彩。根据图案需要,色彩搭配得当,同样精美富丽。所谓五彩并非五彩 , 釉上三色、四色、五色或七色均称五彩工艺。
明代的五彩瓷从洪武、永乐到嘉靖、万历,无论是五彩瓷的颜料,还是彩绘工艺、烧成工艺都已达到历史上的高峰阶段。造型端庄,胎坚釉润,夸张简练,极富动态。其他配衬纹饰有彩云、海水纹,整个画面不使用青花,属纯正釉上五彩作品。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清康熙五彩进入全盛时期 , 创烧出豆青五彩、红地、蓝地、黑地五彩、雪花地五彩、哥釉地五彩等新品种。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 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
雍正时五彩已失去了康熙五彩的美丽。其特点为淡雅 , 纹饰由繁复变为疏朗。此时五彩已搀入粉彩的多层技法 , 并取得了清新静谧的效果。由于大量使用粉彩,五彩逐渐减少。乾隆时粉彩基本上代替了五彩,晚清时大量仿制古代五彩 , 以仿康熙五彩最多 , 无论造型、色彩或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