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民间信仰与自然生态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析民间信仰与自然生态关系

试析民间信仰与自然生态关系   摘要:从原始水崇拜、灵物龙崇拜到人格化的龙王神信仰反映出人类文化创造中的自然生态的基础性和人类试图通过这种文化媒介以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适应的心意。对陇南地区龙王神信仰文化的考察表明,区域农业生态条件和水源生态构成龙王神信仰的发生学基础和神学功能的自然组成部分,反过来,人们对龙王神的信仰也衍生出客观上具有反哺自然生态意义的文化观念和行为禁忌,表现出一定的生态价值。   关键词:民间信仰;自然生态;陇南地区;龙王神   中图分类号:B9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2-0101-09   在学术界,就宗教信仰与自然生态的关系近年来受到关注,比如论述藏族神山信仰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作用。就汉人民间信仰而言,更多的研究偏重于讨论它的信仰表现、仪式实践以及社会组织特征、功能等,对于其和自然生态关系方面的探讨较少。因此,笔者以陇南地区这一区域为视角,以龙王神信仰为考察对象,探讨民间信仰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一、自然:龙王神信仰的基础之维   龙王神作为主宰雨水之神的信仰在我国极为普遍。旱魃之时,人们往往向龙王求雨。古代史书、各地的地方志文献普遍以“祷雨辄应”述其神学功能之灵应。由于农业生产对水、热的依赖性,龙王庙遍处各地。在龙王神信仰中,凡龙王神都有一定的水源与之相配,称“龙湫”“龙王池”等,认为是龙王神播撒甘霖的水源,构成龙王神神学功能自然组成部分。但追根溯源,在我国古代人们对水的自然崇拜、灵物龙的崇拜远早于对龙王神的信仰,龙王神信仰是在这两者基础上后来才形成的一个文化现象。   (一)原始信仰中的水崇拜   人类社会之初,是完全依赖自然环境来生存的。由于人的智力尚未发育完全,人的思维意识还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之中。因此,面对自然环境中的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理解,表现出迷茫与困顿。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人类生存赖于对自然的直接攫取。先民对自然产生了既依赖又敬畏、恐惧的心理,遂萌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那既带给人类灾难又与人们生存关系至为密切的水也被视为有灵之物,并产生对水崇拜的各种观念和仪式。这些对水的自然崇拜观念到我国先秦时期有进一步的反映,如《礼记·月令》:“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榖实”,又“山川百源能兴云致雨,众水始所出为百源,必先祭其本”[1]。在我国,对水的崇拜中还衍生出一种特殊形态的崇拜——湫水崇拜。“湫”者,许慎《说文解字》曰:“隘下也,一曰有湫水…”[2]所以,湫本指隘下之地的水。明确反映我国最早的湫水崇拜是在先秦时期,最著名的当属朝那湫。秦惠文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12年)讨伐楚国时,刻《诅楚文》于石,祭祀后投此石于朝那湫,①①对此石文的价值早在宋代时方勺就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在其《泊宅篇》卷二中的《秦诅楚文跋尾》中对朝那湫《诅楚文》成文时间、祭祀的目的都作了准确的考证;同时代的欧阳修在其《集古录》、赵明诚在其《金石录》都有考释,黄庭坚也曾作过释文,米芾在其《自叙帖》中说“篆最爱《诅楚》、《石鼓文》”。又如陇南成县城北十里有池名“利泽”,“当赢秦时尝以礼币投诅楚文于中而为之效”。②②(清)黄泳,《成县新志》卷4《艺文》,乾隆十七年刻本,兰州大学古籍阅览室藏,第87页。到秦朝,朝那湫则被提到与黄河、长江并列的宗教地位,司马迁《史记·封禅书》(卷二十八)说秦代祠祀在华山以西有“名山七,名川四”,其中“川四”指“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那;江水,祠蜀”[3]。湫水崇拜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水崇拜,与后来的龙王神信仰关系最为密切,可以说,龙王神信仰中龙王池崇拜基本以湫水崇拜为原型,此间的演变关系将在后文加以论述。   (二)从水崇拜到水居动物崇拜的整合与幻象物:灵物龙   人类对动物的崇拜与旧石器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渔猎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动物是人们生活的之源,其肉可吃、其皮毛可御寒,但又受到一些凶猛动物的威胁,于是人类对动物的神秘性也产生了敬畏,动物图腾崇拜也可能由此而产生。当人类进入新时期时代后,人类的经济方式进入到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的生产性经济时代。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对于水、热资源的依赖性,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智识的积累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不断得到更新,区分出自然静物与有生命的动物之别,于是人们在继承旧石器时代万物有灵、动物崇拜的观念基础上将对水的自然崇逐渐拜集中为对水居动物的崇拜,认为致使天气发生变化的原因更可能是由于水居动物的“神性”使然,于是产生了对主宰自然物水的动物水神的信仰。据考古发现,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动物“纹样”就反映了普遍的对水居动物崇拜,如渭河流域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陶器上的鱼纹,漳河流域仰韶文化后岗类型陶器上的鳄纹,渭河流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陶器上的鲵纹,辽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