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伯恩斯坦

伯恩斯坦 蒋 中 池 (镇江师范专科学校) 伯思斯坦, F.(Bernstein, FeHx) 1872年2月24日生于德国哈勒;1956年l2月3日卒于瑞士苏黎世。数学、遗传、生理学. 伯恩斯坦的原籍在德国。他的祖父是一位作家,兼做记者。他的父亲曾求学于德国数学家杜·布瓦雷蒙(Du.Bois—Reymond)名下,是一位生物电学的早期工作者,做过教师,也研究过数学。1896年前,伯思斯坦在家乡的小城镇哈勒读完小学和中学,1896年进入当地的哈勒大学深造,从师于G.康托尔(Canter),开始了他的研究生涯,1899年毕业于哈勒大学。由于他对数学研究产生强烈兴趣和爱好,1899年秋又进入当时德国十分有名的格丁根大学继续深造。从师于D.希尔伯特(Hibert)和F.克莱因(Klein)。1901年结业,回到故乡哈勒,与他父亲边教数学边从事生理学的研究,一直到1911年。在此期间,他一直保持了与格丁根大学在学术上的联系,并于1907年获得格丁很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20世纪初,格丁根大学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数学中心和数学家的摇篮,使许多年轻的数学家像朝圣那样纷纷涌向格丁根。1911年,伯恩斯坦带着理想和追求又来到了格丁根大学执教,任数理统计学副教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由于身体原因而免服兵役,那时他已是德国柏林计划委员会统计室的主任了。1921年,他担任财政部的高级专员。尽管如此,他仍不放弃执教和研究,他不断发表论文,并取得了许多成果,1921年开为正教授,同时创办了格 丁很大学数理统计学会,他担任理事长一直到1934年。 1933年希特勒上台,使兴旺发达的德国数学毁于一旦。格丁根的大多数专家学者如H.韦尔(Weyl)、C.L.西格尔(Siege1)、E.阿廷(Artin)、R.柯朗(Courant)、E.诺特(Noether)、M.德恩(Dehn)等被迫流亡美国。1934年,伯恩斯坦也被迫移居美国,并于1940年加入了美国籍,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锡拉丘兹(Syracuse)大学任教。粉粹法西斯统治后,他于1948年回到德国,在格丁根大学任名誉教授,从那时起,他对科学与艺术,尤其是雕刻和建筑的兴趣日益浓厚。 伯恩斯坦的数学成就主要在1948年之前,,特别是在1938年前。早期主要研究函数论与集合论,在集合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集合论的中心概念是基数和序数,必须通过把基数排序来研究基数,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基数排序来证明基数相等,也就是必须有判别集合等数的方法,康托尔首先发现了一个简明而又方便的判别方法——集合等价定理,但他只是凭猜测判断此定理是对的,多少年来一直无法证明,1897年,当时还是康托尔讨论班上的学生、年仅19岁的伯恩斯坦却解决了这个定理的证明。康托尔奋斗的一生及对集合论研究的精神无疑影响了伯恩斯坦,他紧紧抓住部分可以和整体建立一一对应关系这一无限集合的本质属性、这一研究无限集合的主要方法,给出了无误的证明。 康托尔—伯恩斯坦集合等价定理:如果集合A和集合B的一个子集等价,集合B也和集合A的一个子集等价,那么,集合A和集合B等价。记作 若A≤且B≤A,则A=B。 伯恩斯坦的证明过程采用了镜照耗尽的思想方法。所谓“镜照”,是一种对应关系,在无限集合中,部分和整体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是其本质属性;“镜照耗尽”,即用已给定的两个具有一一 对应关系的函数f,g,来逐步耗尽与其相关的函数,从而确认可以构成一个双射函数h,而h能证明是一一的。伯恩斯坦在证明上述定理时便运用了这种思想方法。其思路如下: 从定理条件出发,设有两个一一对应函数f,g, f:A→B和g:B→A。 问题是从它们是否可以构成一个双射函数 h:A=B。 从已给的g,可知有ran(g)A,所以,还待解决C。=A一ran(g)的部分,他在作了必要的假设后,首先证明h是从A双射到B的;再分三种可能情况证明了h是一一的;最后论证了ran(h)=B,即用已给的f,g来耗尽而构成h函数,定理得证。 这条定理被誉为集合论的中心定理,解决了康托尔多年来悬而末决的心病,从而使建立在集合的基数即势概念基础上的无限集合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为康托尔集合论的严密、完备作了一定的保证。此定理由于确切地表明了集合的基数和序数的关系,故往往也表达成如下形式: “若cardA≤cardB,cardB≤cardA,则cardA=cardB。” 由于伯思斯坦的获证,1897年当年,康托尔便发表了《超穷集合论基础》(Beitrage Zur Begrudndung der Transfiniten Mengen1ehre》,1899年又给出“康托尔定理”,标志着他的研究已由点集论提高到抽象集合论。他把集合作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