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中职语文课中爱情观启蒙与引导
谈中职语文课中爱情观启蒙与引导
摘要:语文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而爱情观教育在其中占很重的分量。在中职语文课中,可借助文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情观的启蒙与引导:走进文本,感悟美好的爱情;立足文本,树立健康的爱情观;超越文本,领会幸福的爱情。
关键词:中职语文;爱情观;启蒙引导;文本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11-03
“人类生活的首要目的是为了谋求人的幸福。”教育即生活。柯领在《追问教育的本质》一书中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实际上就是要回归精神生活世界。”并说:“教育的本质应当是对人类生命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开发。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开始,要重视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生命感受,让学生的心灵生活得到教育生活的真诚关切。”爱情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系到人生的幸福,自然应该得到语文教学切实的重视。
语文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而爱情观教育在其中占很重的分量。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以爱情观教育为主线的一组文章构成第五单元,足见编写者对爱情观教育的重视。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启蒙和引导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走进文本,感悟美好的爱情
亚里士多德曾问他的学生:“如何使一块肥沃的土地不长杂草?”答案是:“种上庄稼。”爱情观的启蒙同样亦如此,教师亦应使爱情的严肃、爱情的圣洁、爱情的美好、爱情的责任等观念渗透进学生的心田,当学生意识到爱情的神圣和责任时,就会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卫护心中的美好情感。
中职语文教材选了许多文质兼美的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立足于文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熏陶情感,给学生以爱的启迪。在诗文的教学中,可用让学生诵读、听读的方式感知文本,体会情感。如在《静女》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可以体会到女子“爱而不见”的俏皮可爱、男青年不见心爱的人“搔首踟蹰”的淳朴憨厚以及“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一往情深,领会到的是爱情的纯朴和自然。而通过对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的诵读,则能感受到作者炽热的情感,为了心爱的人,愿意付出一切,这是何等深沉坚贞的爱啊!通过诵读,对文学语言加以品味,学生能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在文学作品中对爱的表达多是细腻而含蓄的,西方人对爱的表达则质朴率真、热烈大胆。
爱情题材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古典诗文,往往通过一些意象营造意境传达情感。因此,在教学上可从意象入手,让学生体味意境美、人情美,进而感知爱情美。如笔者在教学柳永的《雨霖铃》时,讲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时,学生马上就找到“寒蝉、长亭、骤雨”这三个意象,特别是讲到“长亭”,有个学生还深情地唱起了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优美的旋律似乎把同学们带入了那个伤感的年代。爱好文学的一名学生朗诵了《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片段:“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使同学们感受到不同的文字传达了同样凄凉的意境。当读到“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一名学生提出了她的“另类”感受:“‘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多么浪漫的环境,像‘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觉得与这种别后的惆怅和孤寂是不相符的。”以此为契机,笔者与学生就“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意象展开了讨论和联想,师生在诗词的意境中流连,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有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音乐引入课堂,营造氛围,如在教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后,还有几分钟,我与学生一起唱起歌曲《最浪漫的事》: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
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
通过各种手段,创设浓情境界,使学生进入纯美的氛围,感受爱情的美好,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立足文本,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生接触到的上述爱情诗文都很感性,他们的认识也很感性,这就需要教师给予理性的指导,指出爱的本质内涵。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女儿的信》中谈到了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这样的爱情才带来欢乐和幸福。”
爱情是什么?诗歌《致橡树》是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对真正爱情的向往、理解和诠释:“我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情需要彼此间的独立,人格的平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