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越崇蛇遗俗再现樟湖游蛇灯
闽越崇蛇遗俗再现樟湖游蛇灯
【摘 要】樟湖镇是闽江中游最繁华的大集镇,镇上至今仍保存着上古崇蛇习俗。元宵的游竹蛇和七夕的蛇王节是当地崇蛇体系中的两大主体活动,吸引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并被誉为闽越蛇崇拜的活化石。而今,当地游蛇灯习俗随着地方经济结构的转变和生存空间的变化发生改变,从仪式细节的差异中可以观察民众是如何选择性保留民俗活动。
【关键词】信仰民俗;樟湖镇;闽越文化
樟湖镇驻地樟湖坂,因闽江内江在此地形成湖,因此得名。樟湖镇位于闽北地区最南端,是南平、尤溪、古田、闽清四地结合部。1992年,因修建水口大型水电站,樟湖古镇被淹,镇区居民全部搬迁至新镇,成为水电站库区最大的移民镇。镇上辖14个行政村(街),俗称镇上六街,外围八村,常住人口一万三千余人。据调查,镇上的居民多为晋、唐时期从八闽其他县迁移此处。凭借着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优势,以及唐宋、明清两次经济大发展时期,樟湖镇逐渐成为闽江中游最大的集镇,并吸引了疍民、中原移民等外来姓氏的成批迁入。经过多年的开发,街道、码头、祠堂、庙宇等应运而生。i
一、以社庙为中心的游神传统
樟湖镇的民间信仰昌盛,主要有猴精信仰、蛇王信仰、潘公信仰、三圣尊王信仰、临水夫人信仰、土地公信仰、樟树公信仰等。正月游蛇巡境是每年元宵节的重头戏。在乡民意识中,正月代表新一年的开端,游神绕境仪式作为春节民俗的重要环节,不仅是对宗族文化的认同,更体现为对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认。
在樟湖主镇六个街道上分布着三座社庙,分别为聚灵庵、显灵庵和钟灵庵,庙内的主祀神皆为齐天大圣。这种“异姓同祠”的祭祀圈促进了不同姓氏之间的交流和村落间的团结。尽管齐天大圣信仰与崇蛇信仰并无渊源关系,但传统的正月游蛇活动无法脱离社庙的组织,于是,游蛇灯和齐天大圣銮驾共同游境的地方特色由此形成。
二、游蛇灯前的准备工作
樟湖镇传统的元宵节从正月初六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廿一。正月初六至初十六闹的是“小元宵”,主要是镇外围的自然村,携上村庙土神轮流举行游蛇灯;正月十七、十八、十九这三天是集镇上的“大元宵”,分别由聚灵庵、显灵庵和钟灵庵筹办。每次刚过完年,庙里的老人就组织理事会,张罗起元宵节的游蛇事宜。
樟湖的蛇灯由蛇头、蛇身、蛇尾三部分组成。其中,蛇头、蛇尾及游神相关道具由做头的庙堂准备。当地老人介绍说,前些年时,年一过完就组织人手上山砍毛竹。蛇头、蛇尾都是用竹蔑扎型,其他游神道具如珠亭、彩亭,也是用竹子编的。制作好的蛇头和蛇尾被安置在长约4米,宽约0.3米的杉木板上,用白纸裱糊,贴上大红鳞甲。板下装上轴承和滚轮,板上安置3盏四方斗形灯。近几年的蛇灯,其首尾模型仿效龙灯,头部两侧带游鳍,内里改用钢筋焊接,裹上白绢,外饰以彩灯,板上还备一台发电机组,打造出动态的、具备灯光效果的现代型蛇灯。改装过的蛇头、蛇尾很重,需由8个大汉用麻绳捆住底座拖行。
参与游蛇的人家需自备灯板,灯板的规格是长2米,宽0.2米的杉木板。灯板两端凿有圆孔,插入活栓(棍梢)以便衔接其他灯板,木棍底部加装轴承和滚轮,以保持蛇身的自由摆动性。板上凿有洞眼固定三盏斗形灯,两侧贴上剪纸或祝福语。在过去,每家每户需出一男丁参与游蛇灯,没有男丁的家庭也要请亲友代游。而今,镇上的许多青年都外出打工,游蛇灯的条件放宽至男女皆可参与。加之滚轮装置能大大节省游灯的体力消耗,镇上的老年和小孩也纷纷加入游灯的队伍中。
三、聚灵庵的正月游蛇灯案例
位于上坂村的聚灵庵,主祀齐天大圣,配神为乌鸦和喜鹊。三位神祇均为黑脸土色的猴脸人形,保留着古老的猴精崇拜的影子。聚灵庵元宵节的筹备组由中和、上坂村两村的老年协会成员组建而成,主要面向住在中和、上坂的村民,以张、王、黄、丁、董、郑、柯姓居多,也欢迎其他村的村民参与游神。
正月十七下午四时许,村民扛着各自的灯板陆续聚集到庙门口,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是来还愿的,也有祈福求平安的。从灯板上的吉祥语中我们可以读到村民的心声:人丁兴旺、增福增寿、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招财进宝等等。享用完庵里准备的平安饭,庵外的村民开始接灯板组装蛇身,而庵内正上演着舞蹈、舞龙等酬神节目。入夜时分,随着三声土铳响起,游蛇队伍开始出行。出巡顺序依次为:开道锣、十番乐队、灯牌、竹蛇灯、舞龙队、扛着太极旗的开道大锣、香亭、齐天大圣及其配神舆驾、锣鼓队和锦旗队。一行上百号人,数百米长的游蛇绕着镇上的大街小巷,蜿蜒前行。除了在拐角处需提起灯板走一段路,蛇灯都是伏在地面游行的。沿街的信众敞开门户,燃放烟花炮竹,夹道恭迎圣驾。妇女则多手持香火,虔诚叩拜“接蛇神”,并与随轿握香的人交换三炷香,意即信仰神恩,福佑全家平安。当地人认为蛇神有灵,蛇灯在地上游走时,禁忌路人从其身上跨过,需请人提起蛇板,从灯板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