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紧随雷锋脚步,托起文明的尚礼大旗
紧随雷锋脚步,托起文明的尚礼大旗
----加强市民道德建设,助推城市和谐共荣
文明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精神、城市风尚、城市气度的全面展现,而城市的主体---市民则是评判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城市氛围是否友好和谐的基点。所以,营造一个和谐尚礼的城市氛围,塑造一个积极友好的城市精神,提高每个市民的自身文明素养、礼仪修养是关键。
说起文明素养、礼仪素质,我们可能会首先想到那张绿军帽下笑脸洋溢的肖像,那本陈旧精薄却字字无私温暖的日记,以及那些简单琐碎却真切感人的事迹。诚然,雷锋精神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文明礼仪的现实涵义,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文明礼仪的时代精神。如今英雄虽已远去,可是他的精神和形象却历经一个国家波澜壮阔的岁月转换,写下半个世纪的精神年轮,指引着后辈代代接力、传承,并在时代前行中用足够的信心发扬,甚至超越。
我们有榜样,有典型,国家、社会对公共文明和市民自身文明素养提升的呼吁也从未停止,可是公共场合大声吵嚷,粗话连篇,随意损坏公共财物,在公园和路边随意踩踏花草,乱扔垃圾杂物,公交车、超市购物、银行取款、医院看病时插队抢位的无秩序等不注文明素养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学习雷锋,学习他的精神内核,学习他的时代价值,也许今天的我们不再需要帮他人缝补衣裳,不再需要与战友共享饭菜,可是即使踏着经济发展的浪潮,踩着科技的峰尖,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的现状依然不会改变,我们依然会需要在一个舒适怡人的环境信步闲庭,在一个井然有序的场合忙碌穿梭,在一个恭谦礼让的氛围言谈身教,亦如吃饭,既是必须,也是习惯。
几天前在人民网上同时看到两条新闻,当时感触良久。一则新闻说的是杭州公交车上的一起“让座事件”, 一位小伙子因为未让座给一名抱小孩的妇女,被其丈夫连扇5个耳光,镜框被打飞,鼻血横流。这条新闻上网后让座与否,素养、道德、文明的争议甚嚣尘上。另一条新闻的标题是:“小女孩捡到2.5元坚持交给民警,孩子纯真举动让警察很感动”。同样也争议不断,但争论的已不是应不应该交给警察,而是区区2.5元,家长是否有必要在百忙中陪孩子去一趟派出所。引取的这则新闻虽是文明礼仪有关诚信责任部分,但是,这位带着孩子去交钱的家长对文明修养的重视,在孩子身上播种的文明教育却是值得我们深省的。两条新闻,一个是对雷锋精神的疏离、怀疑、甚至解构,一个却是对雷锋精神的认同、呼唤乃至回归。事不在小,我想,若人人能像这位家长,将雷锋、雷锋精神作为自己行事作风的标尺,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国家的未来抓起,文明素养定遍地开花,城市、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定 从纸张跃进现实。
借助榜样的精神力量充分挖掘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发挥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焕发雷锋精神的时代风采,做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是构建文明城市、和谐铜梁进程中每个市民应该做也是必须做的。经济发展速度可以短时间内赶超,城市所拥有的市民的道德礼仪和文明素养却如人的气质,木头的年轮,晶体的纹路般,外力不可牵制,由内而外清新自然如沐春风。不需要多么宏大的意旨,我们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只是需要一个人善情浓,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我们也乐享在优美和谐的城市氛围中悠闲自得,所以我们可以做的很简单,如公共场合有序排队,热情让座,与人交流礼貌恭谦,爱护我们的生命也爱护我们的环境。在这个美好的季节,在此呼吁市民齐心牵手,播下文明之种,栽下礼仪之花,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文明礼仪变成人人可用可享的常态之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