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五伦”思想对当代社会借鉴意义.docVIP

论儒家“五伦”思想对当代社会借鉴意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儒家“五伦”思想对当代社会借鉴意义

论儒家“五伦”思想对当代社会借鉴意义   摘 要:中国古代传统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中,“人伦”体系中最典型的范式就是“五伦”的伦理规范,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合理发挥儒家“五伦”思想的积极作用,塑造和谐健康的道德文明是当下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儒家;精神文明;五伦;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23-0176-02   伦理体系中的“人伦”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为“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兄弟有序、朋友有信,这符合中国古代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在长期文化碰撞和文化选择的过程中,儒家“五伦”的思想经过不断的更新与再创造,经受住了历史和时间的考验,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将发挥重要作用。   一、儒家“五伦”思想解析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克己复礼为仁”的儒家传统思想。孟子在继承孔子“仁爱、忠恕、礼义”等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人天生都是向善的,要不断通过道德教育和感化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孟子在《滕文公上》提出:“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孟子“人伦”思想的核心内容。四书中的《中庸》将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者谓之“天下之达道也”。后来的封建思想家将其简化为“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   “君臣有义”,孟子曰:“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君道’,即君之义,‘臣道’,即臣之义。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为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菅,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封建的君臣之道,是一种忠心、礼义之道。“父子有亲”,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亲亲”也就是‘事亲’、‘尊亲’、‘爱亲’,主要指父子之间有骨肉亲情,子要行孝道,要赡养尊敬长辈。“夫妇有别”,指夫妻双方相互挚爱而又内外有别,夫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安邦定国等重大之事,在家庭中居于首要地位。妇则主要操持家务,服侍丈夫,养育儿女。这反映了古人男尊女卑,夫唱妇随的不平等观念。“长幼有序”,晚辈对长辈,兄弟对兄长的尊敬和谦恭,要遵守封建礼法的严格要求,守长幼之序,行晚辈之礼,反映出封建社会严格的礼仪教化制度。“朋友有信”指朋友之间要真诚,守信,要相互帮助和扶持。这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儒家“五伦”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历史大背景下,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在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人与国家、人与家庭、人与他人关系问题上,具有价值导向的教化功能,在封建社会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儒家伦理与道德文明   2011年10月3日,广东佛山发生的“小悦悦”事件震惊全国,这些事件的屡次发生无不在考验着中国人的良知与道德,是置之不理、袖手旁观抑或是伸出援助之手,救人于危难之时。每次类似的案例一出现,我们的社会公众总是一哄而上地进行谴责和谩骂。殊不知,社会是由一个个人构成的,社会道德的滑坡也是由一个个人的滑坡构成的。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更多的是情绪的宣泄和谩骂,每个人都义愤填膺,每个人似乎都十分具有正义感和道德感。然而,这么多正义感和道德的化身,为什么却组成了一个日益滑坡的社会?在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哀不是坏人的过度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整个社会都在呼吁如何重建道德文明,如何建设社会信任、诚信机制,弥补道德精神领域的空白。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伦理、道德方面却发生了种种病变,如政治生活中的腐败、贪污、渎职、卖官买官;经济交往中的制假贩假、走私贩私、不讲信用、恶劣竞争、坑蒙拐骗;公共生活中人对人的冷漠、隔膜,对他人不幸的麻木、残忍等都给人留下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的感慨,它使一颗颗敏感而天良尚存的心灵在刺伤中颤抖绝望着、戕害着,败坏着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灵魂。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出许多维护血缘关系和宗法道德的伦理制度和规范,儒家伦理对于规范人们的言行、态度、价值观,提升人们的道德精神境界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儒家伦理中的“五伦”在协调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有许多经典的论断,增加了人们对于国家、家庭、集体和他人的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道德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充分发挥和利用儒家伦理对于道德文明建设的重构,创造性地扬弃儒家“五伦”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示范效应,推进国人精神灵魂、伦理道德的前进和上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儒家“五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政治责任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