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物产量及品质的形成

第二节 作物产量及其形成 一、作物的产量 1.作物产量 作物产量是作物一生所生产的产品数量。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 指作物一生中,即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累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产品为地下器官作物除外)。 经济产量 栽培作物的目的是获得较多的有经济价值的产品。 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即一般所指的产量。 由于栽培目的不同,不同作物的主产品的器官不相同。同一作物栽培目的不同时,产量概念也随之变化。 经过数千年的选择和培育,作物的经济系数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 禾谷类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为0.35~0.5,玉米为0.3~0.4; 黍类作物为0.7~0.85, 甜菜为0.6; 油菜为0.28, 大豆0.25~0.35; 棉花籽棉为0.35~0.4, 皮棉为0.13~0.16; 烟草为0.6~0.7, 叶菜类和牧草可接近1。 由这些例证可见,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差异很大,这与人们所需要的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 一般说,凡以营养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形成主产品的过程比较简单,经济系数较高。以生殖器官为主产品的作物,其经济产量的形成要经过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直到结实成熟,同化产物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因而经济系数较低。 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经济系数也不一样。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少;而含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产品,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多。 因此,大豆、花生和油菜籽的经济系数都较禾谷类作物的低,但它们的单位重量产量所含有的能量却较多。 2.作物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影响作物产量的直接函数,叫做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农业生产中的作物产量,是按单位土地面积上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来计算的。把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分解为几个构成因素的方法,是Engledow(1923)提出的,至今在作物学研究中仍盛行不衰。 作物种类不同,其产量构成因素也不同。 各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 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的数值越大,产量也就越高。但是,在生产上各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 增加禾谷类作物的穗数,单穗粒数或粒重就有降低的趋势。 作物产品器官间的相互制约作用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后期形成的产量构成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自动补偿前期所形成的产量因素,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相互补偿。 这种补偿能力是陆续在生育的中、后期表现出来。 作物种类不同,其补偿能力也有差异。 主茎生长优势或分蘖分枝能力较弱的作物(如玉米、高粱、单杆型芝麻等)的补偿作用较弱, 分蘖或分枝能力较强的作物(如水稻、棉花等)的补偿能力较强。 水稻、小麦等作物基本苗不足或播种密度低,可通过大量发生分蘖和形成较多的穗数来补偿;穗数不足,每穗粒数和粒重的增加,也可略为补偿。但生长前期的补偿作用往往大于生长后期。补偿程度则取决于种或品种的差异以及生长环境条件不同。一般分蘖习性能调节和维持田间一定的群体和穗数;每穗籽粒数可以调节和补偿穗数的不足;粒重也有一定变动幅度,如果每穗粒数减少,则粒重就会相对增加。 产量构成因素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补偿。 不同作物在特定地区和特定栽培条件下,有其获得高产的产量构成因素的最佳组合。 这就说明,了解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物质分配与积累关系的协调关系,采用适宜的技术来获得高产是可能的。 二、作物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一)光合作用 作物产量的形成是作物整个生育期内利用光合器官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最后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即收获产品的过程,因此,光合作用制造的干物质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光合作用与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的关系式如下: 生物产量=光合面积×光合强度×光合时间-消耗(呼吸、脱落等) 经济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 从上式可以发现,利用适宜的光合面积,提高光合强度,有效地延长光合时间,并减少一定的消耗,提高经济系数等均可提高产量。 1.光合面积 光合面积是指作物上所有的绿色面积,包括所有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各个部位(包括禾谷类的幼嫩的茎、叶片、叶鞘、颖片;豆科作物包括幼嫩的茎、叶、枝、豆荚;棉花的叶、嫩茎、苞叶、花瓣、蕾和幼铃等),但主要是叶面积,它与产量关系十分密切,又是最易控制的一个因素。 2.光合强度 光合强度也称光合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吸收、同化二氧化碳的毫克数(CO2mg/dm2/h)。 不同作物之间的光合强度有一定差异。如玉米为60 mg/dm2/h,甘蔗为49 mg/dm2/h,麦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