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惊涛骇浪中“船”开了回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将惊涛骇浪中“船”开了回来

他将惊涛骇浪中“船”开了回来   ……在这风雨飘摇之秋,清华正好像一个船,漂流在惊涛骇浪之中,有人正赶上负驾驶它的责任。此人必不应退却,必不应畏缩,只有鼓起勇气坚忍前进。虽然此时使人有长夜漫漫之感,但吾们相信,不久就要天明风定。到那时我们把这船好好地开回清华园,到那时他才能向清华的同人校友“敢告无罪”。   说这段话的人是梅贻琦―清华大学的校长;   说这段话的时间是1940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难的时期。   三年之前,北平沦陷了,天津沦陷了;令世人瞩目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惨遭践踏与蹂躏。1937年8月28日,国民政府做出决定:三所学校撤出平津,于长沙组建“临时大学”。11月1日,临时大学正式上课;仅仅几个月,长沙又危在旦夕,学校不得不请准教育部,再次作出西迁昆明的决定。1938年2月,全校师生带着所剩无几的资产,兵分三路踏上了漫长而又艰苦的旅程。4月2日,奉教育部令,临时大学易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西南联大正式开学,由于校舍紧张,理、工二学院设于昆明,文、法商二学院暂时落脚于蒙自,一学期后迁回本部。   依照最初的协定,三校校长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组成了西南联大常务委员会,并轮流“坐庄”担任常委会的主席。但是没过多久,蒋梦麟和张伯苓即前往重庆另有他任,整个联大的重担便落在了梅贻琦一个人的肩上。整整八年的时间,梅贻琦与学校生死相依,休戚与共,这是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岁月,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师生们亲切地叫他“梅常委”―他的确成为了校园中名副其实的“常”委!   ―这,就是梅贻琦在作上述演讲时的背景:他被逼上了梁山,他更被逼得发出了“不应退却”、“不应畏缩”的誓言。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对这所著名的学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人将它称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迄今难以企及的奇迹”,有人将它称为“斯芬克司之谜”。然而“谜”也好,“奇迹”也好,都与梅贻琦的艰苦撑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是一支默默燃烧的蜡烛,但蜡烛的本身同样是历史的体现;他是一支静静书写的钢笔,但钢笔的本身亦同样是历史的化身。   ……那是1946年的5月4日,西南联大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宣告结束。校园内竖立起了一座巍峨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冯友兰教授亲笔为它题写了碑文:“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缅维八年支持之辛苦,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他一共为其列出了四条“可纪念者”,而这四条“可纪念者”,不仅是联大全体师生的骄傲,也是梅贻琦个人的自豪。   可纪念者一―   “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始终。”   的确,西南联大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西南联大的胜利与民族的胜利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了。它的精髓,就是民族气节,就是爱国主义!―有了它,才能“与抗战相始终”;有了它,才能产生出“旋乾转坤之功”。   此前,三校的历史虽然各不相同,但爱国主义的传统却是一脉相承的。以南开为例,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校长张伯苓即向全校同学号召道:“设因此次事件,刺激特深,武人能因之彻底团结,青年能因之抱为国奋斗至死不腐之志,诚堪为中国前途庆幸……余不以此指望全国青年,但望我南开同学共奋勉之!”作为张伯苓的弟子,梅贻琦于清华大学的国难纪念会上亦高声呼吁:“沈阳既去,吉林、黑龙江、锦州随之而陷。大家不要以为目前尚可苟安,殊不知此时敌方时时可以再有动作,或另有阴险图谋,实则形势非常可危。吾们应当深刻纪念,时时注意准备才是。”   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精神,三校师生才有可能辞别故土转战他乡;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精神,梅贻琦才会挺身而出,承担起繁重而艰巨的校务。然而昆明并非世外桃源。战争给西南联大带来的威胁,首要的便是空袭,惨绝人寰的空袭―   其中最为惨重者有三次―1938年9月28日,设于昆华师范学校内的教工宿舍葬身火海,一名军事教官及其5岁的幼子当场死亡。1940年10月13日,师范学院的男生宿舍全部被毁,办公处与教员宿舍多处震坏;西仓坡清华办事处中二弹,两名留守人员当场殉职。1941年8月14日,校园中弹70余枚:男生宿舍、女生宿舍及饭厅多处被毁;第七、第八教室及生物实验室被炸;图书库中弹;常委会办公室及出纳组、事务组、训导组、总务处被夷为平地……   此时,作为一校之长的梅贻琦与大家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其夫人回忆道:“西南联大没有防空设施,飞机一来大家就跑开躲起来。月涵(梅贻琦的字―笔者注)在走开之前,总是先把文件收拾妥当,放好锁好才走。他作为校长,也和教师学生们一起跑到学校后面的小山上,在坟头之间躲避一下。”陈岱孙教授的描述就更加具体了:“在躲避空袭时,他和师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