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雪拉藏纸从草到纸生命奇观
雪拉藏纸从草到纸生命奇观
有人说:“西藏的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千百年来,藏纸默默地记录着西藏的历史,见证了西藏的文明进程。正是由于藏纸的存在,让我们读懂了古老而神秘的西藏。作为西藏三大藏纸之一的尼木雪拉藏纸,在现代工业的冲击下,从淡出人们的视线,到因旅游业的发展而回归,这门传统的手工业,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
藏纸生产,从繁荣到没落
我们开着车行走在拉萨尼木县塔荣镇雪拉村,寻访尼木藏纸的传承人次仁多杰,迎面走来一位背着小挎包的老人,他戴着帽子,不紧不慢地走着。同行的人赶紧让司机把车停下,请老人上车——原来这位老人就是次仁多杰。
藏纸是西藏乃至整个藏族聚居地区所产纸的统称。根据藏纸浇造原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三大类型:以瑞香科植物等矮小灌木树皮为原料的造纸工艺;以狼毒草等植物根系为原料的造纸工艺;以废纸为原料的再造纸工艺。尼木雪拉藏纸属于第二种。
造纸技术何时产生于西藏,也许和7世纪中叶文成公主入藏有关,《西藏通史-松石宝串》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携带了许多有关天文历法五行经典、医方百种和各种工艺书籍,同时携带了精通造纸法、雕刻、酿造工艺的技术人员。随着佛教的传入,以及藏族文化的发展对纸品的巨大需求,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千百年来,藏族人民不断学习、实践,同时借鉴周边民族先进的造纸工艺,就地取材,生产出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藏纸。据《中华造纸两千年》一书中记载“吐蕃650年开始生产纸张”。这种纸张就是狼毒纸。
藏纸产地诸多,曾经出现了只要当地有造纸原料,有清澈的水源,就能设立纸槽,进行造纸加工的局面。藏纸制造工艺从西藏东部的西康再往西延及工布、塔布、珞瑜、门隅,到前藏的拉萨、尼木、墨竹工卡,以至后藏的日喀则、岗巴、聂拉木以及阿里等地,几乎遍布全藏。
但今天,这样的盛况已不复存在。藏纸生产,大都为手工作坊,因陋就简,效率低,产量少。上个世纪60年代起,在现代造纸工业冲击下,一直保持着传统手工生产方式的藏纸制造业迅速萎缩。藏纸,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父子三人的孤独坚守
次仁多杰将我们带到他家,参观他的家庭作坊。次仁多杰已经60多岁,做过木匠,当过村里的仓库管理员和会计,1983年至今一直在家一边务农一边学习和传承造纸技术。他和他的两个儿子是雪拉村至今仍在制作藏纸仅有的三个人。2006年,藏纸生产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次仁多杰也在2009年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称号。
尼木雪拉藏纸,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曾经享誉区内外,至今盛名犹在。作为尼木藏纸的主要产地,塔荣镇雪拉村曾经有不少人家以制作藏纸为生。上世纪80年代,随着新型纸张的冲击和原材料的稀缺、成本上升等原因,雪拉村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不再做藏纸,而次仁多杰选择了坚守。
坚守的背后是一个个需要克服的困难,首先是原材料稀缺。狼毒草虽然在雪域高原很常见,但只有生长20年以上的狼毒草才可以用来做藏纸,而且每年有固定的采集期。如果收购的话,一是成本高,二是现在采集的人也极少。人员的雇佣也是个问题,做藏纸虽然不是体力活,但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狼毒草有毒,刚开始时,做藏纸的人脸上会过敏、长痘,眼睛也不舒服,很少有人能吃这样的苦。更为关键的是,藏纸成本高,售价高,但销量低,收益并不高。既苦又赚不到什么钱,自然没有多少人来做。
次仁多吉的儿子格桑旦增也曾经想要放弃,他在跟随父亲学习藏纸制作的同时,也在学习木工,几年后,“藏纸战胜了木工”。父子三人,在静默的雪拉村,年复一年地做藏纸至今。
从草到纸的华丽演变
大家都知道,四川的德格印经院曾经以周围盛产狼毒草而成为三大印经院之首,可是自1958年之后,印经院停止制作了狼毒纸。直至2000年,德格印经院请回了一位80岁的狼毒纸制作工匠,在历经半个世纪之后,捶打狼毒根的声音才重新回响在古老的印经院里。
对一根草如何演变成一张纸的过程,我们充满好奇,次仁多吉耐心地为我们讲解起来:
制作雪拉藏纸的主要原料是狼毒草的根。狼毒草为瑞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高原上,牧民们因它含毒的汁液而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狼毒草根系大,吸水能力强,能够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周围的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当狼毒花含苞待放时,它是红色的,完全盛开时,又变成了晶莹透亮的白。大片的狼毒花开得满山遍野时,如同所有的野花一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热闹,可是在它的美丽背后,狼毒草却暗藏毒液,让人不敢轻易靠近。可是,没曾想恰好是这暗藏的毒性,成就了高原上这种特殊的纸张。而决定纸张质量的根本因素是狼毒草的根,根系越发达的狼毒草,制造出来的纸张质量越好。
这充满魔力的植物采挖时间很短,一般在7月以后至盛夏季节,10月以后就开始落叶,当人们无法识别时也难以采到了
文档评论(0)